“難道是張思雨,市文聯副調研員麼?”張道不禁猜測道。
上一世的張道,初中時期接觸武俠,便一發不可收拾,深深地留戀於武俠世界的愛恨情仇,江湖恩怨。
曾為了追一本梁羽生的,晚自習被老師抓個典型。三指寬的竹板被班主任拿在手中,另一手挽著張道的手指,讓手心凸現在竹板之下。“呯呯”,竹片和肉接觸,十大竹板打的全班人人自危,鴉片無聲。苦的是張道,一個晚上手都是癢癢的,握不得拳。
高中網路通信發展日新月異,張道曾多次往市文聯郵箱投稿,多數都是有始無終,如沉寂於大海,水波不驚。直到張道上大學,再次往市文聯投稿,得到一封回複信,注名正是張思雨,想想當年初次拿到市文聯的回複信,欣喜的模樣,張道禁不住暗自傷情。通過網絡,張道查到張思雨的信息,市文聯副調研員,畢業於中大,研究生學曆,著作《絡水八景九奇》、《絡水水幫》。
“姐姐,大學好玩麼?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現在多吃苦,等考上大學就輕鬆了,真的麼?”張道問一個傻大白的問題,一雙眼睛盯著張思雨。
張思雨沉默,然後露出一個善意地微笑,道:“弟弟,你的老師的沒錯,但是也要看你怎麼選擇的,大學的時間是相對自由的。”
“哦。姐姐,你現在在上大學嘍?學習文學方麵的專業怎麼樣?”
“很好啊,文學的地很廣闊,就像一隻鳥,遨遊在藍之中,到處都有一番美好,等著你。再現在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相信不久的將來,網絡文學極可能代替紙質版書籍,那時的文學將不受傳統紙質版書籍的約束,進入一個空前發展的時期。”
張道很讚同地點點頭,05-10年之間,網絡文學將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
兩人一路相伴,張思雨似乎不再回避身旁的張道,也許完全把張道當做一個鄰家弟弟看待。反而張道,一個一個問題拋出,不斷剖析身旁的張思雨。
後當街,到兩人分離的時候,臨別張道要來張思雨的QQ號,神神秘秘地要給張思雨一個驚喜。
周日老老實實俯在書桌上待一,一本冊子總算被張道看一遍,揉揉發脹的後腦勺。下午吃罷午飯,略做休息,聽到張嘉琪和張靜的對話聲。
敲門聲不期而至,張靜站在門口喊道:“道道,琪琪來找你上學。”
張道“嗯”一聲,略有些無奈地從床上爬起來,好端端一個午覺又沒了。懶散地整理書包,冊子被張道夾著一個筆記本裏,兩人朝村莊的候車點等車。
頭頂烈陽,背靠大樹,張道一隻腳倒貼子樹樁,這幅姿勢像極了少年的模樣,有點兒裝B的行為。張嘉琪站在馬路邊,惦著腳時不時望望土黃色的公交車是否來臨。突然朝張道揮手,急切地道:“公交車來了,你快點兒。”
早去的唯一好處就是車上人少,好歹能搶個座,不至於搖搖擺擺地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