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0日,米國密歇根州,密歇根科技大學,車輛工程學院教室。
車輛工程碩導瓊斯教授正在給學生們講解當下民用汽車領域較為新穎的渦輪增壓技術,在座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而同教授提問、時而同相鄰同學討論,一副經典的美國開放式課堂的氛圍,但唯獨一人與課堂氛圍格格不入。
班上唯一一名華夏留學生林鴻星,從上課開始已經呆坐半時了。
並不是他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而是他遇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要不是在上課,他恨不得要被驚得跳起來。
原來林鴻星已經不是原來林鴻星了。
二十一世紀本田汽車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林星他穿越了。
前世作為一名技術宅,4歲好不容易找了女朋友,為祝脫單之喜,跟兄弟們大喝一頓,結果醒來後竟穿到了90年代中國留學生林鴻星(目前單身)的身上。
好了,一覺回到解放前!
林星,哦不,現在是林鴻星為林星默哀了半,才接受了現在林鴻星的身份。
林鴻星,男,1歲,華夏滬市人,父母均是滬市汽車製造廠的高級工程師,家境優越,從耳濡目染之下,對汽車工業有極大熱情,立誌要創建華夏人自己的民族汽車工業品牌,所以大學畢業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長輩的幫助下,來到米國密歇根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這裏擁有世界排名前列的車輛工程專業。
然而到了米國後,林鴻星才看到了差距,米國號稱是坐在汽車車輪上的國家不是空穴來風,不論是汽車工業發達程度,還是人均汽車保有量都遠超自己的想象,逐漸當初的理想逐漸暗淡,開始消沉自卑起來。
看到這,林鴻星不經五味雜陳,前世的他看到了太多的民族企業為了華夏自己汽車工業遷都後繼,麵對國外汽車品牌的衝擊和技術壁壘,從零開始,從山寨到逆向研發,再到自主研發中間的汗水和淚水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所以不僅為了林鴻星自己的夢想更是為了華夏自己的汽車工業,林鴻星決定改變這一切!
因為他掌握了二十多年後的最新技術!……
“好!剛剛我們講解廢氣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基本原理,即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帶動渦輪,渦輪壓縮空氣送入氣缸,使氣缸體積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排量),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瓊斯教授看著學生們討論充分後開始做總結。
“但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跟同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有著更大的功率和扭矩,但也存在缺陷,那就是渦輪遲滯問題,動力輸出跟傳統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不夠線性,通過前麵的講解,誰能談談如何改善渦輪遲滯問題?”瓊斯教師很享受學生跟著他的思維走的感覺,立馬提出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下麵又開始三五成群的開始討論,陸續已經有人開始應答,雖然方法並不準確全麵,瓊斯教授依然麵帶欣慰的笑容仔細聆聽。
突然瓊斯教授的笑容一僵,他看到他唯一的一名華夏學生竟然一直在發呆,瞬間好心情一掃而空,決定敲打他一下,不是因為對林鴻星的歧視,作為一名學者,他對華夏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是十分尊敬的,而是老師的職業素養希望自己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