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河圖洛書(1 / 2)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世人普遍認為混沌最先演化的是三清,阿塔尼斯,釋迦摩尼,神獸始祖。

因為他們是最早的生命體,出生便不用經曆三千二百大劫,早早到達夢寐以求的逍遙境界,是所謂的混沌之子。

三清他們卻知混沌未開時便有一條長河流淌,可就算是第一道清氣太上老君也不知道長河的源頭,隻見過在長河中奔跑的一條龍和一匹馬。

而龍背身上刻有一幅圖騰,叫做河圖,在馬背身上也有一副圖騰,叫做洛書。

何為河圖?河便是星河,貫穿宇宙洞徹時空。而洛書則應洛水而生,河圖主常,洛書主變,陰陽相交演化八卦。

這一龍一馬從來沒有走出過洛水,甚至很少出現在洛水,沒有人見過他們什麼樣,見過他們的人也斷然不會告訴別人他們見過。

現在的道法據便是三清從河圖洛書中領悟而來。後來更不知從哪傳來洛水是從無上流出來的,得河圖洛書者將為萬界之主。

可惜想要接近洛水都難,更不必想能否碰上河圖洛書的出世,得到它們的認可。

畢竟當初三清也不過是憑借著曠世修為和地氣運加身,強行觀摩河圖洛書罷了。

東勝神洲的時間流速的源頭也在洛水,當時三清從生物的進化考慮,將東勝神洲劃分為三十三重。

接著三清通過稀釋法則之力來加快時間流數,越接近他們的道場法則越強,同理時間流速越慢。

頂上三便是三清道場,向下的四梵則是庭道宗的根據地,再向下的無色四便是皇地皇泰皇的鬥場。最後的色界十八和欲界六那些就隻能算是打鬧,各個勢力的代言人罷了。

這些時間流速的改變使得生物更有機會渡過三千兩百劫,因為越向上地法則越完整對生物的壓製力越強,而底層生命根本領悟不了那麼高的法則。

但如果稀釋了法則,同時加快了流速那麼他們將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參悟法則。

時間流速的不同也方便了庭統管萬界,庭一年欲界千年,延緩了四梵劫數的來臨,加長了統治者的生命。

這種做法有得也有失,它導致了東勝神洲法則殘缺,也是三清統領東勝神洲的底牌之一。

所以就算帝破了三千二百劫,他的法則之力也不能和三清相提並論。

現在有人從洛水中走出的消息,一夜之間傳遍三十三重。

其實人也不算是個人,據當時庭負責監視洛水的欽監觀測到龍馬異象,一龍一馬紛紛飛出洛水,化為河圖洛書。

當欽監嚐試觀測河圖洛書記載的內容,一道白光遮蔽了他的雙目,隨後一行黑字出現在河圖洛書之上。

“三千洛水,恒古大道。無上處,方得救贖。神農降世,問鼎上。”

接著河圖洛書化作一團白光,衝向三清道場。

事畢,欽監立即稟告帝。帝立刻下令封鎖消息,但太上老君的道童白骨真人張道陵傳老君手諭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