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方寸,見菩提(1 / 2)

幾十年後。

這幾十年中蘇卿與孫悟空一直在尋找方寸山,逢山就拜。

這他們來到了一座山上,遠遠的聽見山林中傳出了歌聲:“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穀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鬆根,一覺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哥哥,你聽剛才是不是有人唱靜坐講黃庭,必定是仙神。”悟空聽了那歌聲很是激動。

“那我們去看看吧。”蘇卿淡淡一笑道。

“好,好。”著悟空向山林中的歌聲起源之地跑去。

等近了一看發現是個樵夫。就問他:“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夫聽了,扔了斧子回答:“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悟空道:“我才來林邊,隻聽你:‘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樵夫笑道:“實不瞞你,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悟空聽了問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隻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悟空道:“據你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日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路兒,向南行七八裏遠近,即是他家了。”

“謝謝老兄。”悟空聽了便拉起蘇卿的手向山上跑去。

等到了山上發現有一座道觀,那門前有一石碑,石碑上刻著一幅對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這應該就是那仙神的居所了吧。”悟空完便上前去叫門。

道觀裏正在講道的菩提祖師似有感應,掐指一算,知道是孫悟空來了。但又麵色一變,想是因為他沒有掐算到蘇卿的來曆,然後想到了什麼,麵色又緩和了。

頓了頓,讓一個童去開了門,讓孫悟空和蘇卿進來。

“你們來我這三星洞有何事。”菩提老祖道。

“我們是來求長生之術的,求老神仙教教我們。”悟空聽了這話趕忙道。

“那好,你若想學這長生之術那便做我弟子。我門中有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菩提老祖笑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