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當今世上很多人的遺憾,也是人生路上回憶時的眼淚!
東漢年間。”今”杭州平湖境內,一個普通的漁村,一間破舊的茅屋孤獨的矗立在海岸邊。
茅屋不大,約三十坪左右,一個明間,兩個臥室,其中一間臥室的床上躺著一個女人,沒有呼吸,麵色慘白,身體僵硬。仿佛已經死去了好久。
另一間臥室內,被褥和鋪墊疊得很整齊,地麵也很幹淨,好像剛剛打掃了不久,而且仿佛好久都沒有住過人。
明間的中間放著一張斷了腿的木桌,在斷掉的桌腿處,墊著一塊方形的青磚,以保持桌子的穩固。
在桌子的上麵,有一個瓷盤,瓷盤中放著幾張烙好的餅,已經涼透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吃。
一個四五歲的男孩,穿著一件洗的已經發白的棉襖,和一條已經補了十幾個補丁的長褲,坐在門口的石階上,看著遠方不斷起伏的海水和離自己家不是很遠的村莊。
男孩長相很普通,看不出和其他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如果真的要在他的身上找出一處與其他孩子的不同之處,那就是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很亮,像夜空中的星星。
他的眼神清澈,仿佛秋潭中的泉水,稚嫩中帶著柔和,但是,在這雙柔和的眼神後麵,似乎還隱藏一份深深的思念和迷茫。
他不記得自己有父親,自他有記憶以來,所見到的人隻有母親,母親是一個很勤勞的女人,她白和村長他們一起下海打魚,晚上回來還要幫村裏的一些人家做一些女工,每都熬到很晚才睡。
第二的一大清早,蒙蒙亮,就起床又出去了,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辛苦才會累病的吧!
去年秋的時候,母親就很少出去了,也不再接什麼女工回來做,每晚上也睡得很早。
但是,夜間卻開始咳嗽,並且咳的很厲害,這是他在一次睡醒之後,感覺很餓,到明間找東西吃,路過母親的門口聽到的。
自那以後,他就經常聽到母親的咳嗽聲,有時候甚至連白都在咳嗽。
他已經坐在這裏三了,三前他母親一亮就出去,直到黃昏才回來,回來之後,見到他坐在門口,便咳嗽著對他,“計兒,你一定餓了吧!
你在這裏等娘,娘進屋給你烙些餅吃,餅烙好了娘來叫你。
如果娘沒出來叫你,三日後你就去找村長,讓村派人帶你去青雲鎮找你父親。”
他自己還,並不明白母親今這話是什麼意思,隻是微微的點了一下頭“嗯”了一聲。
就這樣,一晃三過去了,娘親依然沒有來叫他進去吃飯,盡管他三都沒有吃東西,很餓。
但是,娘親沒有來叫他,他就隻能坐在這裏等,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娘親,無論時間過去多久,也一定會出來叫他進屋吃烙好的餅的。
“江湖神醫,包治百病,藥到病除。”一個穿著白色道袍,手中拿著一根竹竿,竹竿上麵掛著一麵白色的帆,帆麵上寫著“江湖遊醫賽扁鵲”七個大字,招搖過市般的向這裏走來,邊走邊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