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回到故鄉(1 / 2)

裘舉的父親裘青山本覺得餘禾與兒子裘舉很般配,可兒子如此不情不願,他自己也有點猶豫了;他認為強扭的瓜不甜,就讓這子去撞南牆去吧。他又一想,就算裘舉的是的,如今餘禾想與自己兒子好那不是不可能,畢竟那些都是道聽途。這下,氣得裘舉爹罵罵咧咧地要裘舉答應這婚事。

裘舉不回答老爹的,笑道:“這大的事情也得讓老家爺爺奶奶知道啊。再他們也對餘禾熟悉,聽聽他們的意見不行嗎?”

裘舉爹一想,兒子的也對,裘舉是父親的長孫,父親一輩子也隻有自己與兩個姐姐三個孩子,就自己一個是兒子,再沒有其他的兒子了。老人家一輩子雖也生了幾個兒子,可隻留下自己一個。這傳宗接代大的事情不請示下他老人家,他一定會生氣的。再自己的婚事是自己做主,得罪過了老頭子,要是裘舉的婚事不請示不彙報那他老人家不恨死自己了。

裘青山責備自己那時年輕氣盛受不了老爺子的夾磨就帶了未婚妻子跑到了洪湖去成親,害得自家兩老與嶽父家兩老都孤獨在老籍度日。雖大姑娘秀長大後常到老籍去照顧兩家老人,可大了的姑娘不能留啊,雖然嫁到了那邊,可出嫁了後她哪有時間去照顧老人們。現在兒子大了,也該要他替自己與他娘去照顧兩家的老人去了。於是道:“你也不了,轉眼就要成人了;現在老家的祖父母與外公外婆沒人照顧,那你就回去照顧他們吧。你回去一定好好替我與你娘在兩家老人麵前敬孝。再就是餘禾的事情一定聽聽他們的意見,過不久我也回去一趟,聽你決定!”

正當裘舉要走時,裘青山想起了什麼就道:“把我這尖腦殼駕回去,老家那裏湖多河多,你自己有一條船方便。”這是他喜歡駕駛的漁船,如今為了兒子也舍得。隨之步行離開了堤鎮,回洪湖去了。

裘舉的父親出生在沙同鎮附近的石頭村;沙同鎮就是鄂西湖區的一個靠近大沙湖與大同湖附近的一個很有名氣的鎮了。一條內荊河從鎮身旁流過,這河是一條內河,上遊是洪湖與堤鎮邊的長江。在堤鎮那邊內荊河的源頭是條河,它把堤鎮劈成兩半然後與去洪湖過來的那支源頭河彙合成內荊河主流經港鎮東去長江中遊旁的河灘鎮再進入長江,這裏是內荊河的入江口。

內荊河尤是一根長線將長江入荊河段到堤鎮這一百八十裏水路拉成了一張弓;內荊河沿途流入兩湖地區,及大沙湖與大同湖以及好多湖岔與村莊。在港有一條西去的河把內荊河與洪湖西邊相連,經汊河口鎮可西去峰口鎮。

在河灘鎮離內荊河口不遠處下行不遠有一條東荊河,它向西北而去可到達沔陽。

在內荊河沙同鎮對岸有一條漢陽溝北進與東荊河相連,這是那裏人去沔陽的必經之道,水路可乘船,旱路可沿河而行。

漢陽溝將沙同鎮對岸切割成兩個村落,使得那裏的地形很像武漢三鎮,就有人侃道這裏叫漢口。

沙同鎮地處多水係之中,他高高地處在水中央,所以也有稱之為“坪坊”之地。

那時還沒有荊江大堤,內荊河的姊妹河叫東荊河,沙同鎮人愛叫它外荊河,這條河流進沔陽境內可轉到江漢平原深處。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