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原王朝橫征暴斂,昏君治下,佞臣當道。曾有權臣占地三千裏,百萬平民作佃農,搜刮天下民脂膏,一人私倉勝國庫。
王道衰微,文治不行,軍力孱弱。遂有江湖頂尖武夫群起,以武破禁,殺奸臣,誅無道;以力滅法,焚典籍,廢律令。王朝崩解,武夫治世,格局底定。
上一篇,江湖洪嘯吞朝堂。此一篇,世道運行皆有數。
王道不再。江湖百年,中原武林紛爭不止,各大門派明裏合縱連橫,暗裏勾心鬥角,隻為稱霸武林,睥睨天下。
而二十年前,自西域而來的吞天宗打破了如此格局,引得中原武林同仇敵愾,昔年玄天宮宮主黃天生廣發英雄貼,集合玄天宮,月神宮,天機樓,地藏樓,禦劍閣,金刀閣六大門派合攻吞天宗。
——隻因吞天宗所修功法——饕餮決,無需練氣積累,可直接吸人內力化為己用,讓整個中原武林寢食難安。
大戰之中,六大門派元氣大傷,但根基未穩的吞天宗幾乎是被鏟草除根。刀劍無情,令得伏屍無數,血流如瀑;江湖有義,方有繈褓嬰孩,得以偷生。
二十年過去,當年的血雨腥風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一天,在那次大戰之中最先攻破吞天宗山門的禦劍閣,也迎來了少閣主陳戈及冠成人的日子。
一天前,陳戈剛在禦劍閣內一年一度的術道大評中奪魁。此時劍客一途,或術或道。前者極盡招式之變化,路數繁多,但大抵是以極重殺伐的淩厲路子聞名遐邇。後者則取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之意,內錘修為,外養劍意,與人對上自有氣派。
關於術道之爭,由來已久。不過,自現任閣主陳山河,集劍術劍道之打成,問鼎劍神以後,禦劍閣便是兩路並行。分為道宗與術宗,再有一年一度的術道大評。
以兩宗各自同屆入閣的佼佼者對壘,評出這一年的劍道新秀,當然,這新秀歸屬於術宗或是道宗,也將會決定下一年閣裏的培養傾斜。
當然,這種小手段也隻不過是閣主和幾位長老弄出來,用來平衡兩宗實力的辦法。
頭一年,氣宗勝了,就多給氣宗的弟子扶持。那邊道宗日子過得苦,自然要發奮圖強,以爭取下一年的勝利。
如此一來,循環往複,基本便是莊家輪流做的局麵了。哪邊都不會強到足以動搖另一邊的地步。
這樣追求術道極致的做法早年間自然也受到過閣中弟子的詬病。畢竟,劍神之所以成為劍神,也是靠著集術道大成。隻是這件事在閣主與眾位長老的強勢推行下,漸漸地消弭了那些想要融合的聲音。而且,原本這種類似於正反方打擂台的事情就頗能調動人的積極性。
時間一長,無論是走術的還是走道的,都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捍衛自己的所學流派。甚至於兩派弟子一見麵就要打起來,以力證自己的流派更強。
為此,禦劍閣還為這兩派第一劃分了各自區域,各占了山南和山北。通常之間不來往,隻在一年一度的術道大評中,兩邊才會見麵。然後便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使出吃奶的力氣爭奪這一年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