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黃雲教授(1 / 2)

走在1995年的大街上,一種不真實感再次襲來。

路上的主力軍是二八自行車和行人,二車道的馬路上不時有機動車呼嘯而過。這些機動車都帶著90年代鮮明的時代特征。

見慣了車流擁堵的黎天甚至有些感動,如果自己每天上班的路車也能這麼少,這麼順暢的話,起碼可以晚起二十分鍾。

黎天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裏。

這些年來,黎天最熟悉的地方就是位於城南高新技術產業園中的天璿集團研發部了。黎天不自覺地向南走去,轉過街角,撲麵而來的卻是一片突兀的菜地。

這個年代,別說天璿集團,就是整個產業園也不存在。

1995年,信息技術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全球計算機也不過幾百萬台,其中絕大部分還是被當做賬本、計算器和遊戲機使用的。真正接入互聯網的終端不過數萬。更不必提什麼信息產業了。

“真是蠻荒的年代啊……”

黎天望著眼前的麥子地不禁感歎。對於習慣了使用電腦甚至手機的黎天來說,這個時代讓他很難適應。

蠻荒,往往孕育著數不清的機會。

既然有這一次異世重生,便是上天給了我一次徹底改變國家信息產業曆史的機會。

下定了決心的黎天,轉頭便奔向了市圖書館。

“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哪啊……”

黎天大學時就常在圖書館找參考書,在圖書分類法中,計算機技術是TP3開頭,這一點,黎天非常清楚。

不過在這個1995年的市圖書館,黎天壓根就沒找到TP這個分類。

隻見上一個書架還是TN無線電電子學,下一個書架就直接跳到了TQ化學工業。

再三確定兩個書架見沒有空間裂縫後,黎天隻能去問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您好,TP分類的書在哪呢?”

“TP?你等等啊我看看。”白襯衣的小哥熟練地翻閱著厚厚的圖書登記簿。登記簿是一頁頁的活頁紙,每頁紙抬頭是分類編號,下麵記載著幾十本書的編號、位置和數量。

小哥熟練地翻到T字頭的部分,隻見TN無線電電子學的書籍占了三四頁紙,後麵TQ化學工業也是滿滿當當的三四頁。唯有TP隻有一張,而且隻記了兩本書的名字。

小哥皺皺眉:“這本《電氣自動化》不在嗎?還有這本《化工儀表及其自動化》,應該都在吧。這種書沒人借的。”

說著,便向TN書架走去,一番尋找之後,終於在最底層找到了這兩本書。

“小同學找書要認真點,肯定是有的。”

“就……這兩本?”

“對啊,TP的書屬於新興科技,我們擺了也沒幾個人能看懂,所以就沒多收集。”

“……”

看來,這個年代,想在圖書館找到計算機技術相關的書籍,還真是困難。

黎天有點失望,這個市級圖書館的藏書水平還比不上幾年後自己的大學圖書館藏書水平。

不過,黎天不知道的是,等到黎天上大學的時候,市圖書館TP3分類的書已經擺了整整兩個書架。

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恰恰就是在黎天高中的這幾年迅猛發展的。

想到大學,黎天又是眼前一亮。

不管在什麼時代,技術的前沿永遠在大學和研究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