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如意村老道收徒 鬼眼娃隨師離家(1 / 3)

初春的北方,春寒料峭,晴空朗日,涼風中雖帶著寒意卻擋不住萬物複蘇的腳步。路邊野菜拱出了幾點青芽,鳥兒們離巢展翅,魚兒們吐幾個氣泡微微擺動,舒展著筋骨。田野中一隻老鼠探頭縮腦出了窟窿,伸了個大大懶腰不停嗅著空氣中春的味道,珠兒般圓溜溜光閃閃的眼睛忽地望向遠處,似乎察覺到了空氣中些許異動,一溜煙又鑽回洞裏躲起來了。

羊腸路正走著一位道家模樣的老叟,晃悠悠在通往如意村唯一的路上晃著步,搖擺的樣子似餓了多日的饑民,又像貪杯酒醉的豪客。他生的高高瘦瘦,左手拖著把銅嘴兒銅鍋兒木頭杆煙槍,剛填飽的煙絲正呼呼燒著,右手拎著個大葫蘆,中間綁著根半新不舊的紅綢子,走幾步就顧自灌上一口,呲著滿口黃牙滿是幸福模樣,腰中別著“蒼蠅栓”,穗子不偏不倚正懸在屁股中間,隨著他左搖右擺,斜背著破布包,三環套月般的補丁層層疊疊,裏麵鼓鼓囊囊不知道都是什麼法寶。

這身仙衣實在慘淡,橫豎盡是口子,八卦圖案早就模糊隻剩個圈兒,腳上蹬著破布鞋,左腳露跟,右腳露趾,花白頭發一坨一坨打著卷粘在一起,頭頂挽著發髻插了根半截筷子。

雖他這身邋遢行頭不怎樣,可是生副好麵皮!臉上不見一絲多餘墜肉,隻剩滿臉老褶的皮膚包著副骨架,顴骨高突鋥亮,汗水浸透了茲泥順著臉頰條條道道的滴答。下巴稀疏生了幾根白胡,六分眉高低錯落擰著長,鬥雞眼又黑又圓軲轆軲轆亂轉,鼻子歪歪扭扭,嘴倒是不錯,四平八穩勉強耐看,不足之處就是兩顆門牙不見了。

那還是數年前,因為餓急了跑到人家地頭上掰了幾穗玉米,尋思找個無人所在燒熟了果腹,沒想來個現世報,剛啃一口就把兩顆門牙崩掉了,疼的他哼哼了好些,他倒是不在乎那兩顆牙,就是擔心日後吃飯不香,肉骨頭怕是不好下嘴了,為此很是難過一通,掐算一番後才找個山青水秀的地界挖了坑,親自打副盒子把他那兩顆門牙成殮起來,又燒紙又念咒好一番祭奠,感歎了一通造物弄人後,才恨恨離去。

老道茲一口酒,吧嗒一口煙,望之滿眼春色心中十分歡喜不自覺還哼唧上了自己編的曲兒:“仙家我踏三山,遊五嶽,觀冷暖,歎淒涼……楞個哩個楞……”,正高興處忽地冒出股山風把他裏外吹個透涼,哆嗦著打個寒顫,想著快些趕到穀底踅摸戶人家,暖和暖和混口飯吃才是。

緊趕慢趕到了穀底,迎頭就撞見半間破土房仰在路旁,看模樣距離垮塌就是一場透雨的事,泥土堆的圍牆隻剩底座,其餘的早就跟地麵混為一灘,爛木板拚的門滿是縫隙,迎風來回亂晃發出“啪啪”響動,糊窗紙早被風刮成碎片,隻留下副“咣咣鐺鐺”的窗框,外頭罩塊殘缺的草席,好歹擋擋風寒。

透過縫隙隱約見屋內火光閃動,心想這必定是戶人家,眼下山風嗖嗖越吹越涼,得趕緊找個地方暖和下才是,若按他平時標準,這等破落戶怎麼能入得了法眼,他必定尋那院牆高大門樓寬闊的人家落腳,隨便給抽個簽打個卦,扯上幾句人家愛聽的,就能肥吃肥喝混上一頓,臨走還能得幾個盤纏打酒,這會兒實在讓風打的難受,先暖個身子在尋它處。心裏想著邁過院牆,嘴中嚷著:“屋中可有人在?”,著推開木板門進了昏暗的房間。

半鋪土炕原本蜷縮躺著一人,聽有人進屋“嗖”坐起來,邋遢老道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驚地愣住,擰眉看向炕上,對視片刻便聽對麵喊道:“呔!何方妖人,敢擅闖我府地!”。

聽聲音帶著稚氣想必是位少年,忙拱手回道:“英雄息怒,貧道非是歹人,不過悶踏三山閑走五嶽山野道人,今途經貴寶地,忽覺山風刺骨,手腳麻木,見你府地有火光耀動,隻求暖暖身子,就走就走。”

少年把破被裹了幾裹應道:“哦,原來是雲遊仙長,快坐下烤火,所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謝坐,謝坐!”,罷坐到火堆旁木樁上靠近火堆來回搓手,眯著對黑眼珠打量著屋子,這破瓦寒窯裏唯一能看的就是土牆上那張光屁股娃娃年畫了,一鋪土炕塌了半截,少年坐在炕上稻草堆裏緊裹著爛棉被,雙眼放出異樣的光芒射向老道。

老道心思稍稍轉動正欲開口,少年指向火堆道:“想仙長也餓了,若不嫌棄火堆下有幾個地薯咱們分了吃。”

“甚好!甚好!貧道正饑餓難耐”。聞聽也顧不上問話,撿根棍開始扒拉炭火,喝!踅摸寶貝似的一個接一個,沒幾下把火堆下的地薯劃拉幹淨,足有一堆,香味伴著熱氣四散升騰。

老道抓起個連吹帶敲好不折騰,掰開兩半剛要下嘴忽想到自己心愛的兩顆門牙沒有了,徑直咬下去多有不便,轉而扭著臉用後槽牙去啃,本就挪移的五官這下扭的更嚴重!邊啃邊嘟囔:“嗯!香!香!”

炕上的少年見狀,或許是被他的吃相感染,或許是擔心老道把自己那份也嚼了去,跟著片腿坐在火旁,也抓起個開始啃起來。火堆旁一老一少相顧無言,老道麵目猙獰啃的香甜,少年風馳電掣吃的迅速,不多時這堆都入了二位五髒廟,老道撐的猛勁翻白眼,胸口被堵著上下不得,拎起葫蘆猛灌幾口,喘了好幾口才緩過神來,。

少年盯著葫蘆好奇問:“仙長,有一事不明想當麵請教。”

“哦?英雄有話請講當麵,何談請教,貧道必定知無不言。”,少年指著葫蘆問:“這葫蘆油光鋥亮似個好物件,敢問您這葫蘆裏可是靈丹妙藥?”

老道聞聽喜形於色道:“英雄好眼力!我這葫蘆可不似凡物,講起來也有因緣,當年貧道遊曆四海之時,途經一處高山,忽感頭暈眼花腳下無根,幸得一農家相助,他見貧道孤身一人,心生憐憫不忍棄我離去,將我背回家中,端出熱粥饅頭好生招待,我食後頓覺渾身舒爽元氣大增,謝過農家欲離去時,忽見其妻懷抱娃娃麵色晦暗印堂發黑渾渾噩噩,哪有半點活潑之氣!我觀此子怕是身染邪祟!”

老道捋著幾根油胡看向如意:“你猜怎地?”,如意麵色凝重:“怎地?”,老道在煙袋裏舀了一鍋煙,用幹枯的指頭壓實就著火燒了一鍋,待一大口黃煙入胸才繼續道:“我問那農家這娃娃近期可有什麼異樣,農家答此子以前同別家娃娃無異,也是整日歡蹦玩耍,隻是最近月有餘忽然悶悶不樂,夜晚連連驚夢,也請郎中喝湯灌藥確不見好轉,又問我若有方救得此子,願傾家蕩產報答於我。”

此時那口黃煙在胸中打了幾個來回後從崩掉的門牙處冒出來,歎口氣繼續道:“哎,英雄你是不知,貧道一生濟世度人,視爵祿如雲煙,視錢財如草芥,怎會要農家好處?況且農家還與我有果腹之恩。”

少年讚道:“仙長淡泊名利,知恩圖報,真高人也!”,老道忙忙擺手道:“哪裏哪裏,貧道雖方外之人,這確也分內之事,當下吩咐農家備下米一碗,大錢一枚,紅繩一條,土香三支,溫酒一杯。叫農家先將娃娃手腳束縛,將大錢壓住其眉心,又叫農家用拇指按住,後用紅繩束了娃娃頭發,土香插入米,貧道左手擎碗,右手掐“行意訣”,嘴唇微動念念有詞誦“驅邪咒”:

北鬥罡,護法神王。

周元神,助我神光。

邪鬼喪膽,精怪消亡。

斬妖除魔,造化吉祥。

萬物有靈,隱於無形。

保得此子,心神安寧。

混沌煉虛無,玄門存妙法……

待土香燃盡隻聽得貧道大喝一聲,著!將米拋向娃娃,但見娃娃忽地一抖,閉眼咬牙昏死過去,貧道見法事已成,喚農人剪了娃娃那綹頭發焚成青煙,將大錢取下解了綁繩。不消片刻娃娃蘇醒過來,見雙眼有神麵色紅潤,打了幾個噴嚏,雙手環住農婦自己做了個驚夢方才醒來,農家人自是歡喜,貧道又叫他去捉了幾隻雞把屋裏米啄淨了方才安心。”

“那酒有何用?”,老道愣了下道:“酒……酒被貧道飲了。”,“那這酒豈不是無用?”,老道擺手,“非也,因這法事甚耗費元氣,貧道不停念誦真言至口幹舌燥胸悶氣短,正需一杯清酒潤喉,怎言無用?”,少年衝老道豎起拇指大讚道:“仙長果然料事周全,佩服佩服!可這與葫蘆何幹?”

老道笑答:“英雄莫急,且聽我細細道來。”,接著搖頭晃腦開始講:“那日法事完畢正欲離去,農家哪裏肯讓,作揖下拜恭敬非常,欲殺魚屠狗擺酒相謝。貧道對那戶農家言講,心意貧道已領,你本不富裕無須大費周章,我乃方外人,巧遇此事實屬緣分,況農家與我有恩,貧道斬妖除魔不過信手拈來,何足謝哉?款待還是作罷,作罷。”

“農家見我執意不肯,也不好挽留,隻得出門相送,行至院中抬眼望去,見角落處好一片藤蔓,茂茂密密徹地連,盤屋蓋瓦曲折蜿蜒直奔後脊,貧道見此情景便心生疑惑,眼下正值盛夏,藤蔓如此茁壯,奈何一個青果未生?莫不是那農家心急,提前摘了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