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在其上,群山在眼前。
月光下的群山連綿不斷,銀裝素裹。群山彼此連接,構成一條山脈。其中一座山峰,正處於明月之下,盡受賜月華。
夜晚山裏靜,當地人都住山下,一是山裏野獸多,不宜居住。二是山上有神仙,不能打擾。山裏人都是白上山打打獵,傍晚就下山回家。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習慣,山裏人一直都遵守著這個作息。
今夜是圓月,月亮格外的亮,就像有人在黑色的大幕中掛了一輪發光的白玉盤。
月光將群山照得清楚可見,特別是正下方的這座山。
這山在群山中不算高也不算矮,像是普通的一座山峰,但因處在圓月的正下方,是最接近月亮的山,所以也最是銀光閃爍。
得益於上的月亮,這座山峰上的一切也都那麼清晰明亮,萬物都像在發著光。
山中的樹木上,停著幾隻鳥,它們望著頭上的明月,沒有動作。瞳孔中那潔白的白玉盤上忽然有一道紫光閃過。紫光穿過圓月,徑直朝最下方的山峰飛來。
山上有紫光,山下有黑影。
這山的下方有一條能抵達山頂的道路,平日裏當地人都是走這條路上山。這路雖然有些彎彎繞繞,但走多了,當地人也習慣起來。夜裏沒人來,這條山路就顯得幽靜了起來。可此時,幽靜的山路上,卻有人頂著月光,踩著落葉往盡頭走去。山是不動山,人是尋道人。黑影跨出樹木的影子,在月光下抬起頭,露出了一張稚嫩的臉龐,是一名少年。
少年抬頭看了看頭上的圓月,繼續往前走,同時環首好奇地打量起周圍的環境來。
此山初觀陡峭峻險,細看卻舒適怡人。側有青鬆參,上有明月照山,前有曲折徑,耳有嘰喳鳥鳴。一條山泉圍繞山腰,猶如情人的絲帶緩緩流淌,泉中落石清晰可見。
月光下,一切都那麼安定祥和,這山名為定月山。
山路蜿蜒盤旋,從山腳到達山頂曆經多道彎折。有人數過,這曲折的山路足足有十八個彎口,當地人都稱為"山路十八彎"。
山路由青石板鋪成,從底到頂,鋪得整整齊齊,不曾遺漏,得名為青雲台。有人是當地百姓為感謝山上的老神仙而建,也有人是老神仙一夜之間建成。
孰真孰假,不得而知。
沿著山路可抵達山頂,山上傳有神仙,見不見得到是一回事,但山頂沽月觀的風景卻是真的如同仙境。
此時的少年正是要去那山頂的沽月觀。
山中有來者,一步一個腳印往山上而來。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伴隨著時不時的鳥鳴聲,少年終於慢慢地登上了山頂。疲憊的他躺在明月下的一處石台上,望著頭上的白玉盤,忽然覺得這一路的夜爬似乎也並不那麼勞累了。
少年有些慶幸,今夜的運氣很好,上有著一輪明亮的圓月,免去了上山的一些艱難困阻。這圓月的清輝灑在山頂上,照亮整個石台,沐浴在這清輝之中,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