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皇後疑惑的道:“滿朝文武公卿,俱食大漢俸祿,難道竟無一人能救國難嗎?”話音剛落,一人自外而入道:“皇帝,皇後勿憂。我舉一人,可除曹孟德這個國害。”
子劉協心中一驚,抬頭一看,原來是伏皇後之父伏完。劉協掩淚問道:“皇丈也知到操賊專橫跋扈?”
伏完道:“許田射鹿之事,誰沒有看到?但是滿朝文武群臣,不是曹操的宗族,就是其門下。如果不是皇親國戚,誰肯盡忠討賊?老臣無權,難行此事。國舅董承可停”
漢獻帝道:“董國舅多次赴國難,朕親自請來此,共議大事。”
伏完道:“如今陛下左右都是曹賊心腹,倘若事情泄漏,為禍不淺。”
劉協臉色一暗:“那該怎麼辦?”
伏完上前低聲道:“臣有一計:陛下可製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在玉帶襯內縫一密詔以賜之,如此方可神不知鬼不覺。”劉協一聽果然妙計,決定依計而校
漢獻帝劉協在伏完告辭走後,自己手書一密詔,咬破指尖,以血寫之,暗令伏皇後縫於玉帶紫錦襯內,自己身穿錦袍,把藏有密詔的玉帶係於腰間,令內史宣董承覲見。
國舅董承見漢獻帝禮畢,子劉協道:“朕昨夜與皇後霸河之苦,念國舅大功,故特宣你來慰勞。”
董承磕頭謝恩。子劉協領董承出殿,到太廟,轉上功臣閣內。皇帝劉協焚香禮畢,領董承觀閣內畫像。中間的畫像乃漢高祖劉邦。皇帝劉協轉身問董承:“我大漢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創業?”
董承大驚道:“陛下不要戲弄臣啊。聖祖之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高祖皇帝起自泗上亭長,提三尺劍,斬白蛇起義,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遂有下,立萬世之基業。”
皇帝劉協直視國舅董承:“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豈不可歎!”指著指高祖劉邦左右二位輔臣之畫像道:“此二人莫非就是留侯張良、酂侯蕭何?”
董承拱手答道:“是啊。高祖開基創業,實賴二人之力。”
皇帝劉協環顧四周,看到左右侍從較遠,低聲問董承:“卿想同此二人一樣立於聯的身側嗎。”
董承道:“臣無寸功,受不了如此禮遇。”
皇帝劉協道:“朕想起卿西都救駕之功,未嚐忘卻,可又沒有什麼東西賞賜與你。”因此指著自己所穿衣袍和玉帶道:“卿就衣朕此袍,係朕此帶,就如同常伴在朕左右一樣。”
董承磕頭謝恩。皇帝解下衣袍和玉帶賜與董承,低聲囑咐道:“卿回去後,可細細觀看,勿負朕意。”
董承心領神會,穿上錦袍係上玉帶,告辭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