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閑話不提。要起葛半仙,還要從清朝光緒年間起。當時兗州府有家姓崔的大戶人家,可謂是良田千傾,米麵成倉,深家大院裏光奴仆家丁就有百十號人,兗州城裏有一條街,被當地人稱為“崔家街”,一整條街上大大的鋪子都是崔家的,崔家在方圓數百裏算的上富甲一方。崔家還未發跡時,崔家老太爺就是個流落市井的盲流子,整日和狐朋狗友綁在一塊遊手好閑,尋釁鬥毆飛揚跋扈,什麼打鬢白老頭,欺良家婦女,偷雞摸狗拔蒜苗是樣樣精通。
人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誰也不敢確定誰一輩子沒有出頭日,關鍵要趕上那好時辰,才能步步走鴻運,芝麻開花節節高。古人雲“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人之下,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正所謂時來運轉,而崔老太爺就是占了時,轉了運,才創下偌大的家業。
話,有一崔老太爺和狐朋狗友在街上閑逛,見一穿著破衣道袍的牛鼻子老道,老道身背一把有些年頭的長劍,手持拂塵,稀疏的山羊胡子,蓬亂無序的鬢發,讓人看著十分醃臢。崔老太爺看其老道麵孔生疏,不像當地人,打算和哥幾個上前羞辱老道一番,更想從中訛詐幾分錢財。
崔老太爺默不出聲的走到老道跟前,圍著老道轉著圈打量一番。看著如同乞丐般的老道,也隻有背著的這把古劍值點銀錢,崔老太爺突然一手握住老道身後背的鐵劍,一下子把劍抽出劍鞘。此劍雖劍鞘有些古舊,但劍鋒確光芒畢露,崔老太爺看著手裏泛著寒光的寶劍,不禁讚歎道;“好劍。“
老道見自己被數個無賴圍住了,卻無半分膽怯之意,不慌不忙一甩拂塵道:“無量尊,請問施主,為何無故拔我寶劍。“
崔老太爺大喝道:“好你個牛鼻子,在哪偷來的寶劍,還敢背在身後招搖過市。“
“出家人,從不行雞鳴狗盜之事,此劍乃先師生前所贈,何有偷盜之。“老道嗬嗬笑道。崔老太爺一個混混出身,嘴上更是油嘴滑舌,便拿出自己下三濫的看家本事道:“這把劍,明明就是你偷的。你這個糟老頭還睜著眼瞎話……“
二人一來二去爭執片刻,鬧僵起來,偌大的街道,被看熱鬧的路人和客商,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三五個潑皮無賴把老道圍在中間推推嚷嚷,其中一個潑皮無賴看周圍的人都看著那,自己這邊那麼多人,更不能折了麵,揮手比劃著要給老道來點拳腳上的苦頭。老道看他們人多勢眾,自己雖然會些花拳繡腿,但雙拳難敵四手,更懂得“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便開口講道:“你們幾個漢子,為了一把三尺之劍,來訛詐貧道一個外地來的糟老頭兒,也不顧路人閑言碎語,大丈夫生於地之間,理應誌在四方。一把破皮鐵劍能值幾個銀錢,你們若要,送你便是。“
這時一潑皮大罵一聲:“你個老雜毛,偷了東西還死不承認,我看你是不見船翻不跳河,老子今就打斷你的狗腿。”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罵完揮手便打,被崔老太爺揮手攔住。崔老太爺雖整日和他們幾個烏合之眾混在一起,但於他們不同的是,在學堂念過幾年書,識些字,而且從便常在正陽橋下聽些“山東快書”,對書先生的口中的“秦瓊賣馬”、“桃園三結義”,“武鬆打虎”、“花和尚大鬧五台山”等故事裏的快意恩仇正義人物,也是崇拜莫及,再來崔老太爺是一個不甘整日打街罵巷的平庸之人,一時心念,感覺老道的有些道理,才出手攔住。“山東快書”又叫“武老二的”、“大個兒的”,因最早的快書都是由水滸裏的武二郎的故事為主,故稱“武老二,大個兒”,不了解的人都叫“山東快板”,書的藝人用一副鴛鴦銅板伴奏,也有的用大竹板合稱“七塊板兒”,唱著古代曆史演義和民間神話故事。
也許是當時崔老太爺良心發現,或者這就是人們常的“時運趕上這了”,如果當時崔老太爺幾人劈裏啪啦的打了老道一頓,那肯定是沒有後話了。於是便心存善念的追問老道如何流落至此,圍觀的眾人看這是“罷兵言和”了,也沒啥新鮮頭可看了,便紛紛離去。
老道把自己如何如何,這般這般,發生了什麼事才到此地,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崔老太爺。原來老道本是萊州府嶗山太清宮修道的道士,年青時於本縣何大財主有些私交,因近幾年何家生意日落百丈,便被何大財主不惜千裏的邀請前來指點迷津,從新為何家選處風水絕佳之地,選個良辰吉日,把祖墳起棺遷葬,到自己百年歸之後也能有個落腳的地,更可保子孫後世財源滾滾人丁興旺。老道到何家現已倆月有餘,何大財主也是整日好酒好菜的招待著,如今為何家選好了風生水起的興家之穴,也幫何家列祖列宗遷了新墳,正準備收拾收拾後告別何大財主時,隔牆聽到何大財主與自家大兒子竊竊私語,聽後才得知,原來何大財主連通兒子,一起做走私“阿芙蓉”的買賣,“阿芙蓉”也就是“鴉片”,人們把它稱之為“大煙”,當年湖廣總督林則徐“虎門銷煙”就是銷的這東西兒。大煙可是一種毒品,吸食了以後會上癮,抽多了會使人意誌消沉萎靡不振,骨瘦如柴生不如死,嚴重危害個人的健康和生命,更會導致一個家庭的家敗人亡。老道如今發現何家背地裏幹著這禍國殃民的勾當,自己卻還剛為他們家選了風水寶地,以後何家更會借著祖墳風水的運勢蒸蒸日上,到時候便是悔恨也是晚矣。老道雖與何大財主有些故交,但老道始終內心不安,友人歸友人,但也不能昧了良心,自己這不是助紂為虐嗎!這不光給自己修為大打折扣,到死更是難成正果。辭別了何家,老道越想心裏越不對,最後眼珠子一轉,一碼歸一碼,老子學這一身本事就是為民除害,哪能為虎作倀,管他三七二十一,遵從祖師爺遺訓,“正邪對立,終身搏鬥”。於是便盤旋在此數日不肯離去,一直尋找補救方法,正巧碰上了崔老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