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港灣(1 / 2)

廣州的秋最是舒爽宜人,晚飯過後,江母慣例換裝拿道具,打過招呼便往公園去。她現在每天晚上八點廣場舞,比上班族還準時。

江母移居廣州後,適應能力遠比小輩們預想得好太多。她蠻喜歡這裏天氣宜人環境舒適,生活遠比國外方便,出門連現金都不用帶,一隻手機搞定。黃燦還教她怎麼下載和使用各種手機軟件,點外賣、購生鮮、找鍾點工。

“方便,國內生活真是太方便了!”江母總忍不住要讚這句。

“伯母,APP是方便,但錢更方便呀。”趙小玲子也總是玩笑接嘴,“你這麼喜歡廣州,燦燦他們就無後顧之憂啦,多好。”

“擔心我?我還擔心他們呢,老不把婚禮給辦了,也不知怎麼想的。”江母抱怨不滿,“瞧瞧人家閆慧,這都懷第三胎了。”

“政策開放二胎,她算是為國家日益下降的出生率做了貢獻,屬我和燦燦拖後腿囉。”趙小玲子想,算上閆慧腹中夭折的孩子,這算第四胎。人無執念,落地成霜。

江母剛來那陣子,就開始特別主動地結交鄰居,想找幾個麻將搭子,但左鄰右舍似乎沒人對國粹感興趣,倒是熱衷煲湯養生跳廣場舞。她跟著人家去了幾趟。隻見公園裏一到夜晚熱鬧極了,年輕人在綠道上揮汗如雨跑步,中老年人則占領各個矩陣大跳民族風。

江母抱著臂膀站在一旁觀摩了幾支舞,心頭驕傲地思忖,要是自己上場,拿出年輕時的專業舞蹈家身段,還不得震懾全場,生生把眼前這一攤子拉升好幾個檔次?

一曲中場,她請領隊調出一支中意的曲子,跟鄰居借了把稠扇,淡定走到領隊的位置。音樂響起,她一抬胳膊一下腰,惹來全場掌聲雷動,那可真叫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雖然荒廢多年沒練功,但厚底子還在。

一來二去的,江母便成為公園裏廣場舞的領隊,不但鍛煉身體,還幫社區編舞排節目,忙得不亦樂乎。

黃燦對江雲溪興致勃勃地說:“要不我們飯後百步走,到公園看伯母跳舞去?我還沒見識過呢。”

江雲溪手上加緊收拾餐桌,微笑道:“好,去看看。我媽年輕時比你還文青氣質呢。”

“別,現在文青都快變成一個貶義詞了,特指能好好過日子但就是不想好好過,非得裝逼的人。太多所謂文青對文藝的理解知之甚少,不少人借著‘文藝’的招牌,做一些不文藝的事兒。網絡上把文藝青年和普通青年、2B青年很嚴格的區分開來,互相還都看不上對方。”

江雲溪:“這麼說文青我是不服的。文青的精神價值無外乎對於自由和自我的向往追求。青年們一方麵渴望用文藝將自己與世俗大眾區分開,另一方麵又打心眼裏鄙視文藝,那是因為現實生活與理想生活差異太大,盲目過分的追求讓他們活得不自然。有句話說得深刻,文青的黑化是從盲目的模仿幻想開始,世道的墮落是從嘲笑文藝青年開始的。”

他們邊走邊聊,在公園一處花壇空地前一眼發現了江母。喧鬧的音樂聲中,中老年大媽們舉手扭胯,整齊劃一,跳得可帶勁兒。作為領隊的江母,舉手投足充滿自信的魅力,儼然鶴立雞群的派頭。

“嗬,燦燦你看,還有大叔跳廣場舞的。”

“跳廣場舞挺好啊,比打牌打麻將有益身心健康多了。”

趁著大媽們中場休息,黃燦朝人群喊:“伯母,要不要喝口水?”

江母聞聲臉笑容綻放走了過來,接過黃燦的保溫杯,“你們怎麼來了?我看以後啊,你倆晚上也穿上跑鞋來公園跑跑步。燦燦,你去健身房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倒不如就近鍛煉鍛煉身體,還省錢不是?”

“說得也是,看伯母堅持跳舞這些日子,氣色多好,瞧著比實際年齡青春多了。”

旁邊舞隊倆大媽過來湊熱鬧問:“喲,美蘭姐,這就是你兒子媳婦吧?天天聽你誇,果然是俊男美女,端茶遞水的,真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