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顛撞撞這些年,李商隱四處奔忙,在仕途上依然沒有任何起色。令狐綯卻依然還是不冷不熱。而他和王茂元又沒有交心,中舉沒有令他登上宰輔之路。倒是因為牛李黨你方唱罷我登台,在頻繁的輪換中漸漸被人遺忘。
自從嶽陽歸來,李商隱又做過幾個高官的幕僚,都沒有被舉薦。
這一,李商隱賦閑在家,因為一直東奔西走,家裏藏書好久沒有曬了,落滿灰塵,李商隱把它拿出來,擦幹淨了在曬著。
看著這些陪伴自己多年的東西,李商隱感慨良多,父親開始讓他選的史書現在又變成了他的最愛,他拿起《離騷》,幻想著那楚宮裏的一切舊景,不禁悲從中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楚辭魅力無盡,是滔盡心中雜念的好書,與屈夫子神交讓李商隱不能自拔。
華夏五千年,屈原乃是浪漫主義詩派的始祖和楚辭開創及大成就者,浪漫主義派在我文學史上都有驚豔於世的文壇巨匠,如後來的詩仙李白和文豪蘇軾。
在嶽陽時,李商隱也去拜祭了屈子投江的江邊,也曾領略過五彩絲線綁的粽子。
楚王有多不待見屈子,就像自己一樣,被令狐綯無情摒棄,一身報負無從施展,一生隻能用芳草美人作詩,苦中作樂,浪漫於懷,悲傷於心。
李商隱提起筆。
《楚宮》
“湘波如淚色漻漻,楚厲迷魂逐恨遙。
楓樹夜猿愁自斷,女蘿山鬼語相約。
空歸腐敗猶難複,更困腥臊豈易招?
但使故鄉三戶在,彩絲誰惜懼長蛟。”
我曾在湘地見湘江的水如眼淚般清澈閃動,楚魂屈子已化作鬼厲徘徊在此,訴著遙遠的恨意,淒淒慘慘,無奈又遙不可及。
正如他所寫的楓樹夜猿之愁,那‘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涕兮又宜笑’的山鬼。他們感受著屈子的冤屈,向後人們訴著什麼。
始終是肉身腐敗再難恢複,當他投入江中,已經困於水底,又招來魚群,已經葬身魚腹,
然而為時已晚,再有萬般不舍,又豈會因為你們楚人的不舍和呼喚就能把他召喚回來的。
千百年過去,但是隻要還有楚國的後人還沒有滅絕,就會用五彩絲線捆著粽子沉入江底,為屈子招魂,司馬遷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即楚。
那楚宮屈死的冤魂久久不散。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多少次讀起楚辭,李商隱還是放不下。
846年這年,白居易死於洛陽,文壇震動,下文人莫不哀痛。時年李商隱5歲。李商隱雖然和這位詩魔隻有過一麵之交,但對他也是極為崇敬。
詩魔去世那,洛陽電閃雷鳴。
而西都長安也是大雨將至,降大雨,李商隱來到水雲閣,借酒緬懷這位前輩。正巧遇上兩位家鄉來的要科考的秀才,王良基和鄭磐。
王、鄭二人知李商隱乃令狐楚的高徒,文采斐然,已是仰慕已久。見到李商隱,非要請他喝酒,李商隱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