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參軍(1 / 2)

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

81年元稹靈柩運回鹹陽,從此元白摯友彼此陰陽相隔,已經六十歲,嗜詩如命的詩魔白居易從此封筆,再不寫詩。時間從來都衝不淡情感,越久彌深,已經時白發老人的白居易在夢裏一直不斷夢見元稹,十年後便作下此詩,正是終壽將近時。

他們5年的友情傳頌千古,一生榮辱與共,從806年相識開始,0歲白居易及第歲元稹同時及第並相識,從此兩人政治上,詩歌上一拍即合,同進同退。元稹,這位在大唐文壇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大詩人,詩派改革家,丞相,情聖,政治家,道士結束了他風雨多才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情史,他和著名女詩人薛濤的曠世愛戀,和初戀崔鶯鶯起初的愛意和無情的拋棄,對過世妻子韋叢的自責,追悔妻子曾經的賢惠和在仕途上對他的無私幫助,與才女劉采春的強勢交往,以及裴淑陪他走完一生,和白居易最深摯的友情,在他去世之前,他擬在寫一本書,叫《元白往還詩集》,可惜未成。

作為新樂府的領袖,他的詩不僅要詩意境優美,還要通俗易懂,例舉四首他的著名詩句如下:

“誠知此恨人人,

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句的是夫妻之間因為太貧窮,什麼事也做不了,真是太悲哀了,是元稹遇到江南廚神,樂器之聖劉采春後所遇所感。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滄海水和巫山雲就是最好的水和最好的雲,這是對亡妻韋叢的懷念。曾經了韋叢這麼賢惠的妻子,遇到再多的女子一和你對比,隻覺得是庸脂俗粉,也看不上這世界上的其他女子,一半是因為我是修道之人,一般因為你。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後更無花”。

這是寫給薛濤的情詩,如果我錯過了這個菊花,下再也沒有其他看得上的花,我再也不相信還有其他的花。元白不愧是好友,連寫詩都要一致,這句詩和摯友白居易描述楊貴妃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白居易詩: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個“無花”,一個“無色”,道盡豔壓群芳,誰與爭鋒,唯簡唯真。

“唯將終夜長開眼,

報得平生未展眉”。

這對比於後來的情詩之聖李商隱詩,他們在詩作上有共通的地方。他們的詩都有個悲傷的內核,多情且用情至深,結局淒而悲,可將之歸為淒美,越淒越美越是彌久。

曆史的故事好像在重複,李商隱的詩作意境優美,詞義朦朧,一生不順,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元稹的故事另一版本。

文人相輕,恃才狂傲是大唐各詩人之間的通病,這個盛世到轉衰期,無數名耀千秋的文人墨客登場,首先文人中最負盛名的就是詩仙李白字太白,論寫作和文章文壇領袖那便是名滿下的韓愈字退之。

但文人之間都有至交詩友,李白的詩友就是邊塞詩人,七絕聖手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