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悲情的老人,他的堅強和善良影響了我,當遇到挫折時,會時常想起他老人家。
外公去世近0年了,在我心裏是最可憐又可敬的老人,可以用一生沒有享過福來形容他,最後也是可伶的老去,當然外公去世的版本有很好,我相信最終還是生了最重的病而去世。
我沒有經濟和獨立的能力下,外公去世給了我很大的打擊,我開始有了愛憎分明,心裏也有了什麼是好人,標準是啥?以前總認為偷雞摸狗的,是壞人,從那以後,心底不善良的,仗勢欺人的也是壞人,仗勢欺人有二種形式,一種是家裏特有錢的那種,另一種是家裏男孩子多的那種,而我外公,恰恰是後一種,讓他抬不起頭來,一至於總感覺低人一等,所以有好多苦隻有自己來默默的承受,我感覺外公肯定夜裏偷哭過,這就是一個老人的命運。
在農村從古到今,都是抬不起頭的,甚至是一種恥辱,對不起老祖宗的事情,那就是一生沒有兒子,其實外公也想生兒子,不然不會娶第二個老婆,第一個也是我的親外婆,聽媽媽,在她剛4歲時外婆去世了,得的啥病,媽媽現在也不清楚,那時候條件很差,隻要得病十有八九活不了,算算我外婆也是在54年左右去世的,家家都窮的叮當響,外公怎麼有多餘的錢,給生病了的外婆看病呢?可伶的外婆就這樣去世了。
更可伶的是媽媽姊妹三個,媽媽4歲,大姨有6歲吧,更可憐的是1歲多的姨,在沒有人照顧。在加上外公著急在娶老婆的情況下,直接把姨送人了,後來聽媽媽,姨不送人也不行,在家裏隻有餓死了,以為太,姐姐們不會照顧,也沒有糧食可以吃,以前的孩子,估計有媽媽的孩子吃奶要吃到歲多,才能斷奶,所以想想外公的決定也是對的,一咬牙送人,起碼有條活路。
在經過幾家認真的挑選以後,外公還是選擇了一家,條件最好,又不能生育的夫婦送人了這中間的一係列程序,是一位大外婆也就是外公的嫂子給操辦的據大外婆,姨送的那戶人家,對姨也是蠻好的就是姨一直哭一直哭,哭的那對夫妻是在實不忍心,又給送回來了,這樣在家裏又呆了幾,在饑餓和沒人會照顧的情況下,外公還是一咬牙又給送去了那家,大姨和媽媽沒有一點發言權,隻有眼掙掙的看著自己的可伶的妹妹在一次和自己分別,這次分別也許是和那戶人家好了,哭死都不能送回來
這次姨也真的沒有在回來這個窮家,姨也許連自己的親媽長啥樣都不記得,就這樣和二個姐姐分離了,和一個親爸分離了,我想在決定送姨的那一刻,外公的心裏也是難過和傷心的,沒人的情況下也偷偷流淚,後來聽媽媽,外公送姨就是為了讓姨活命。5年,到處鬧饑荒,死個人就像是現在的貓狗似的,還沒有現在的貓狗值錢,世人誰願意骨肉分離,誰不願意兒女圍繞自己膝下,外公在送姨的那一刻,也許認為姨還,不記事不會對自己記恨的,到大時,也一定理解自己的,畢竟是為了保命。
可這個真的想法,讓外公和姨,二個人心裏留下了一條鴻溝,而且永遠無法調節和抹去帶著點憎恨的鴻溝。
姨心裏一直有這個憎恨的想法,也許姨送的那戶人家帶姨確實好,甚至有點偏愛,可姨是孤獨的,沒有陪伴。雖是1歲多,可能會有點印象,不然不會哭的給送回來,想二個姐姐,姐姐沒有好吃的,可有姐姐給抱著,哄著,可有最熟悉的爸爸給愛著。孩子就這樣,隻要有最熟悉的人在身邊,怎麼都是最好的,心裏的滿足感就能實現,姨突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環境,肯定的不適應,隻有用哭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抗議,一,二,N多,慢慢的也適應了新媽媽,新爸爸。並接受了他們的疼愛。。
後來姨長大了,不知道怎麼知道,姨是送人的,還是新爸媽告訴姨的,允許姨和二個姐姐來往,這都是後來的事情了,對外公來是莫大的安慰,他又能看到自己的女兒了,也許每次看到姨他都是在心裏偷偷的笑,可姨的表現可不這樣,我也見過姨去看外公,就是不給外公話,隻是在那裏摸淚,可伶的外公也是走出去眼睛泛紅,我到現在都無法體會二個人的複雜的心情,相見卻不相認,可又隔不斷這層骨肉親情,在我的印象中,大概見了二三次吧,這幾次的見麵,也是以淚洗麵。
其實姨也是想見她父親的,不然就會老死不相往來,也想質問,為什麼二個姐姐偏偏都能養活,就養活不了我呢?心中有太多的埋怨和疑問,就是張不開口,姨的生活越來越好,可能也讓母親背地裏給過外公錢,姨後來嫁給了姨夫,對姨挺好的,有二個可愛孩子,一兒一女。姨生活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