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鬥聯盟不同於大陸其它四國,它是由七個相對獨立的不同勢力組成的龐然大物,雄踞大陸南方,從版圖上看,七個勢力呈鬥狀排列,如同一個碩大的勺子,盛裝大半個下,故稱南鬥聯盟。
吳越國就是南鬥七雄之一,地處南鬥聯盟最東端,毗鄰東海,占地四州六十八城,勢力龐大。雖然大陸東部有大一統的瀚海國存在,一直對吳越之地虎視眈眈,但吳越國背靠南鬥聯盟,與瀚海國戰火不斷,多年來難分高下。
能與瀚海國相持多年,除了南鬥聯盟對吳越國的支持,更離不開吳越最大的軍事家族——俞家。
俞家五代從軍,從吳越國立國之日起,俞家就是吳越軍方的執牛耳者,數代積累之下,更是根深蒂固,在聲望上隱隱有超越吳越皇家之勢。
在一個底層士兵“隻知東海俞家,不識帝王是誰”的言論傳到吳越王耳朵裏的時候,俞家當代最閃耀的將星,俞家二房之主,吳越國陸軍副帥俞錦麟,就不得不帶著嫡係三萬大軍,橫穿大半個南鬥聯盟,被“友情借調”到萬州
俞錦麟雖然不是俞家當代家主,但卻是俞家如今在吳越軍方的代表人物,吞鯨的名號在整個吳越國甚至瀚海國都如雷貫耳。“東海吞鯨,南鬥俞錦麟。一朝隨風起,直搗瀚海京”,這樣的打油詩在吳越之地連三歲兒都能口口傳唱,足見其威名。
起吞鯨這個名號,當年可是帶著一絲貶義的意味被冠到俞錦麟頭上的。吞鯨本是東海大魚,身長三十餘丈,整個東海的任何物種在體積上都無出其右,從外表看簡直就是所向披靡的海中霸主。但吞鯨卻以東海最常見的白蝦為食,而白蝦體長僅寸許,是普通漁民都嫌的魚獲。
俞錦麟初領軍時,就以欺負弱出名。打個山賊海盜,總是衝鋒在前,無比積極;但遇到瀚海國大軍壓境時,卻是堅守不出甚至棄城而逃,若不是俞家在吳越幾乎隻手遮,俞錦麟怕是早就丟官去職甚至人頭不保了。
因此,那時候瀚海軍方就嘲笑俞錦麟是吞鯨,隻知道打順風仗,撿軟柿子捏,俞家這一代怕是輝煌不再了。
俞錦麟卻一笑置之,甚至將自己的將旗也改成了吞鯨捕獵時的場景。
十年間,俞錦麟大過沒有,功不斷,憑借戰功的累積和家族的運作,開始正式獨領一方軍團。
然後,瀚海國的噩夢就開始了。
俞錦麟總是能在己方優勢時展現他馬行空般的指揮藝術,或集結南鬥大軍直撲敵方薄弱處,或占據地利防守得滴水不漏實在沒有優勢時,他就跑得比東海旗魚還快,瀚海國走馬換將,前線將領換了一波又一波,卻根本找不到任何擊潰他的機會。
有好事者在戰後複盤統計,俞錦麟指揮的正麵作戰,勝率是令人咋舌的百分之一百。隻要是雙方能拉開陣勢開打,俞錦麟總是占據優勢的那一方,而哪怕是一丁點的優勢最後卻能被他轉化成勝勢——你想在你優勢的時候擊敗他?對不起,那你連吃灰都不一定能趕上熱乎的。
此後二十年,俞錦麟憑借敏銳的嗅覺和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生生把當年嘲笑他的稱號改寫成了令人畏懼的存在。現在的瀚海國南部,簡直成了驚弓之鳥,任何將領隻要看到俞錦麟擺開車馬出現在他的麵前,內心不免就矮了三分,不自覺的開始尋找自己哪裏又落了下風,然後就不可避免的迎來又一場失敗。
吞鯨,潛伏深海,無跡可尋,當它出現在海麵上,那就是它進食的時候到了
而現在,萊州林厲成了令整個南鬥聯盟如鯁在喉的存在。雖然多次集結大軍進犯,無論怎麼分析,時地利人和,南鬥聯盟一股腦兒全占盡了,可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萬州泉州所處的南楚國更是有苦難言,自己的領土如同林厲的後花園一般,簡直成了整個南鬥聯盟的笑柄。多方商議之下,南楚王不得不從吳越國借調俞錦麟到來,所需補給均由南楚國提供,再支援王相張義喬麾下的三萬軍馬,勢必一舉拿下萊州。
優勢都給你了,吞鯨威名在外,萊州,想必不在話下。
俞錦麟一路風塵仆仆,不遠千裏來到林城,紮下營寨後,就便裝出行,想從普通民眾口中探聽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