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史記》司馬遷
廚師在古代被稱為“皰”,皰人在古時地位頗高,是由於古時食材稀缺,所以食物的分配由位高權重的帝王擔任,後來由於古人逐漸掌握了耕種、馴獸、捕獵等技能,物質生活也有了質的飛躍。當吃飽飯已經不再成為一個族群的難題時,帝王的工作也多了起來。慢慢的,分配食物的擔子落到了貴族手中,他們不光要分配食物給臣民,也承擔了為帝王準備食物的職責。
“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帝王的食物自然不會與普通百姓相同。於是乎,皇親國戚開始想方設法的搜羅人才為帝王準備珍饈。到了呂一口出生的這個朝代,負責準備帝王一日三餐的工作已經由一個龐大的獨立組織機構負責,他們由全國各地的精英庖丁組成,他們清楚帝王的口味喜好,掌握著帝王的身體狀況,他們每日工作便是研究如何為其進補,機構頭領每都要形影不離的跟隨帝王,觀其精氣神,甚至參考氣情況,以及一的工作安排,製定出食譜,這個機構就是位列所有內務機構之首的禦食司。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禦食司的權力遠遠的高於其他的內務機構。雖然篩選嚴格,但是卻是憑真本事來考量人選,就算貧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憑借出色的烹調手藝從庖藝會選中脫穎而出,加入這個令人趨之若鶩的機構。若遇到祭祀儀式或婚喪宴席時,憑借一道出色的菜品博得帝王或者王妃賞識,更是可以飛黃騰達,富貴榮華享之不盡!
禦食司分為四庭一營,上庭共一十五人,負責帝王每日的菜肴與點心,瓜果。中庭共八人,負責為帝王試菜肴,防止有人投毒,或提前防範菜肴出現重大失誤。尾庭共九十五人則是負責準備妃子們的菜肴並給上庭打下手,尾庭許多人都已拜了上庭中的幾位掌勺為師,他們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上庭的掌勺人之一。裏庭共四人,也是整個禦食司最神秘的一庭,他們的任務是負責為帝王熬製神秘丹藥,除了禦食司的首領掌廚,沒有人敢多過問,平日裏他們需要的各種藥材、奇異的粉末等等這些東西,隻寫在紙上由侍從秘密交到鐵靴營頭領手中。這鐵靴營是禦食司唯一一個可以帶刀隨意進出帝宮的分支(出於安全的考慮,一般禦膳司掌廚人員的刀把皆被拇指粗的鎖鏈牢牢的拴在鐵桌腳),共八十人,與上、中、尾、裏庭不同的是,他們皆是由一線作戰部隊中挑選一千名精英士兵,統一參加體術,馬術,刀槍比試,層層嚴苛篩選,僅僅留下了這八十人。他們每個人都擁有最強壯的馬匹、最優良的兵刃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殊捕獵工具,因為他們負責的任務是搜集珍稀名貴的食材、藥材、珍禽異獸、以及神秘的“降聖物。”因為他們是為帝王搜尋各種珍奇美味並第一時間送達宮中,所以他們還擁有官道的優先通行權:鐵靴營駕馬執行任務期間,所有城門放行,邊界關卡不得阻攔,違者就地處死!
帝王每日的膳食極盡奢靡,雞鴨鵝一日屠百餘隻,隻取最肥美的部份,其餘皆棄之。牛羊豬四十餘頭,美酒十餘壇,蔬菜瓜果不盡其數。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常年的戰爭讓帝城不複往昔榮光,年老遲暮的先帝去世以後,年輕的兒子接過了治理國家的重任,但是剛剛即位的他,不顧還沉浸在戰爭傷痛之中的人民,大張旗鼓的公開為自己選妃,下百姓皆是敢怒不敢言!
呂一口出生在帝城郊外的偏遠村,在他還是繈褓中的孩子之時,他爹便被抓了壯丁,上了戰場以後便了無音訊,再也沒有回來。從那以後,呂一口他娘整日以淚洗麵,每日傍晚便抱著他在村口的老榕樹下呆坐,望著遠方久久不出聲,村裏的人每每路過,皆是搖頭歎息,可憐的女子,就變成了這樣了。沒過半年,呂一口的母親便在一個雨夜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第二日的清晨,隔壁的大娘聽到屋裏哇哇的啼哭聲久久不停,便去敲門,一直無人來應,大娘便拉上大爺一起撞開了木門,才看到呂一口他娘伏在桌子上,沒了生氣。呂一口的啼哭聲格外的洪亮,大娘抱過他來,看他的可憐模樣於心不忍,便和大爺商量,想把這孩子養大。大爺抽出腰間的旱煙,吧噠吧噠的嘬了幾口,無奈的,現在世道這麼亂,咱們家裏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再養活一個孩子,要不去和村長,讓他拿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