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式(1 / 3)

窗外雷鳴電閃,大雨綿延。

啪嗒啪嗒敲擊鍵盤的聲音在雨夜裏清脆、漸遠。

很多人的人生或許就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故事,然後由一個故事又一個故事串聯起來趨於完整。

然而這大多數的故事都是清風徐來波瀾不驚,智者於波瀾不驚中取其真味;愚者怨尤人,恨無把,恨地無環,最終隻剩一身疲憊。

陌生的人們總以為他人的生活才是人間真味,於是在一次一次的碰壁中感歎: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

有人曾過,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了。

韓魚是個念舊的人,所以他總在錯過;於是二十八年虛度,空有一身疲倦。

他走著前人為他鋪就的路程,擁有著大多數人都有的人生。

平常的九年義務教育,平常的大學生活,平常的工作,平常的戀愛、失戀。

按部就班的世界,將不同的靈魂,造就成千篇一律的人。

也許今,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夜晚。

空閃光照亮了整個世界,轉眼間又恢複了黑暗,緊接著又一陣陣崩地裂般的聲響。

可能是坐了太久,他站起來活動筋骨,不覺已經走近窗邊,順手想將沒關緊的窗戶拉上。就在此時,一條格外粗壯的閃電張牙舞爪劈麵而來,眼前突然出現一條刺眼的閃光線,還來不及反應就暈了過去。

。。。

不知是噠噠的馬蹄驚醒了美麗的錯誤,還是曆史的車輪跑了偏。也不知是這方世界一開始就走錯了文明線,還是我們勤勞的勞動人民造了個油膩的世界。

所以在遙遠的另一個時空,一切都有了不一樣的開始。

東周末年,群雄割據,戰爭的火焰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肆意燃燒,諸侯之間征戰不休。

熒惑守心,災不斷。

隕石從而落,洪水肆虐泛濫,人間妖孽叢生。

百姓苦不堪言,族類離散,幾至十室九空。

有大能者不忍世間生靈塗炭,遂遣門徒行走下,以平亂世。

齊國國都臨淄,有一座龐大的學宮,學宮以儒家為首,彙集下賢才,其他各家學派名士不可勝數。世間有識之士多聚於此,長此以往,便被世人稱為人間第一學術聖地。

夫子仲以儒家有教無類教化下,成人間第一尊聖人,世人亦稱其為下師;此後往學宮求學者絡繹不絕,仲來者皆不拒,是以世間雖生靈塗炭,然齊國卻得以保全。

學宮弟子墨狄出身不顯,學有所成後遊曆下。見諸侯之間戰事不斷,民生凋敝。以為儒之華而不實,一如諸侯之暴虐。乃棄儒學,為立新遊走下,廣納門徒。

墨狄收容下流離失所者,主張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身體力行救人無數,時有魯班後人公輸氏千裏來投,墨狄門徒越發發展壯大。墨狄以兼愛非攻為旨,著成墨子,墨家始成,與儒家分庭抗禮。墨狄為第一任墨家首領,稱墨家巨子。墨狄學成於儒家,而致用於世人,走出第二條不同於儒家的大道,成為人間第二尊聖人。

墨家巨子墨狄早年以儒家入道,行走世間廣納門徒時期又博采各家學長,習得一身強悍的本領。墨子一書完成後,墨狄以儒道相結合創出墨經。

墨家弟子以墨子點亮文宮聖火,照亮文宮,文宮初成便有墨聖偉力加持,雖效法於儒家,卻與儒家截然不同。

所有墨家弟子點燃聖火後學的都是墨經,所以也被稱為墨者。

墨者以墨子為尊,極奇團結,力量體係也與其他各家大不相同。

墨者點燃聖火又被叫做覺醒,墨者一經覺醒便能使用墨聖之力。

墨家門徒廣布八荒四海,傳承墨子思想,逐漸發展壯大,直到成為下第一大學派。

相傳滄海之澗有座機城,為墨家聖地,除墨家高層,無人得知機城之所在。

東海蓬萊有一座仙島,終年雲遮霧繞,仙鶴齊鳴,玉階石台錯落其間。

相傳道主李珥於此得仙人夢中傳承,遂建玉虛道宮,布施仙緣。然仙島終年隱沒於雲霧之間,唯有緣者得入其內。

忽有一日蓬萊仙島重現世間,道家門徒周衍禦劍下仙山。

周衍乃修道奇才,遊走人間百年,觀滄海桑田之變遷,恨生民之不易。以太上感應篇創太上陰陽錄,修陰陽五行之道至道家至高之境太上忘情,世人遂稱之太上真人。

道家講究資質緣法,太上真人周衍開創的陰陽大道卻是根據每個人的五行屬性不同練就不同的真氣。

屬性越單一,修煉速度便越快,真氣也更加精純,五行靈體為其中佼佼者。而太陰、太陽之體被太上真人稱為聖體。

為分辨世人修煉資質,肉身潛力,太上真人又創太上築基篇,太上築基篇大成者,便會因自身屬性的不同誕生不同顏色的真氣。白色為金屬性,綠色為木屬性,黑色為水屬性,赤色為火屬性,黃色為土屬性;

然世人多為雜色,所以在修煉太上築基篇時,屬性之間互相吞噬,最終歸一。

修煉者長則一年短則一個月便能確定自身屬性,且依據顏色純粹度,確認資質潛力。

聖體最為特殊,除了陰陽家高層無人知道如何分辨。

洛陽城有一座山穀,丘高林深,幽不可測,不似人居之所,因此被人稱為“鬼穀嶺”。穀中住著一位老仙人,每在山上看書、打坐、修道。鬼穀嶺外有兩條幽深徑,徑邊各立一碑,碑上各有一字,一曰縱,一曰橫。求道者絡繹不絕,然得道者甚少。常有欲另辟蹊徑欲繞過縱橫二道者,終不得其門而入。

忽有一日,兩個年輕人自縱橫二道走出,相背而行,分持龍淵、太阿二劍遊走各國。

持龍淵者名喚蘇儀,蘇儀途徑燕國,聞燕王賢德,自薦入燕為官。

不幾年,燕王拜蘇儀為相。

蘇儀長袖善舞,大諸侯國不戰而平,燕國始定,國力日增。

持太阿者名喚項燕,燕周遊至楚地,楚王熊氏得知項燕勇武遂拜之為大將軍。項燕沙場縱橫無敵,滅大諸侯國無數,助熊氏建立楚國。

戰場殺伐間,項燕自創將軍令,以血氣煉體,殺意破境。戰力無雙與聖人無異,然燕不滿足於此。遍訪下名士,威懾下,殺人無算。終於孫武後人手中得孫子兵法一卷,以為意,遂自立門戶,名為兵家,燕自立為兵家聖人。

又幾年,熊氏退位,燕即位楚國國君,世人稱之為霸王。

而後項燕簡化將軍令,名曰血煞決,施於楚國,兵士伍卒習之無有不允,楚軍亦漸為下第一強軍。諸國見之,紛紛效仿。

已後士卒承其福德,百姓念其恩惠。兵家項氏一族,地位亦漸超然。

百餘年後,人間戰事漸平。

然皇室衰微,周子安於享樂,無力懾服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