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 年(1 / 2)

第一章童年

公元前56年,寒冬,楚國沛縣。

這,中陽裏忽然變得熱鬧起來,有兩戶人家同時迎來新生命。裏中的親友鄰居紛紛前來道賀,還拎著切好的羊肉和自釀的美酒。

劉家和盧家喜添新丁,各誕一子。客人的賀詞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絕對不是“好好讀書、將來做大官、光宗耀祖”之類的“宏偉理想”。因為,科舉製度要等很多年之後才被創製出來,而那已經是好幾個朝代之後的事情。

此時官員的任命權主要掌握在當地的諸侯手上,還得依靠豪門貴族的推薦。隻有極一部分人試圖通過讀書來進入仕途。要得到諸侯公卿的賞識,在於你的思維是否能夠給他們帶來實質上的利益,而非你的閱讀量和好文筆。詩書讀得再多,文章寫得再絢麗,如果不能夠治國理政,那也是毫無益處的。

在平凡人家,讀書識字隻不過是一種可有可無,甚至有些奢侈的技藝。像劉家和盧家這樣沒有背景的家庭,耕田種地才是頭等大事,讀書隻會耽擱正業。

出將入相根本不敢奢望,榮華富貴也談不上,農田豐收才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客人們可能是要祝賀這兩家子又多了個耕田種地的好幫手,將來必定能夠多幹農活,守住自家的產業。

劉盧兩家聽到這些賀詞,自然也是笑嗬嗬的,因為願景正中心懷。沒有人會對這兩位新生命寄寓過多的功名期望,更沒有人能夠想到他們其中一人將來會開創一個帝國,成為這個帝國最高統治者。

劉家的嬰兒,喚作劉季。盧家的嬰兒,喚作盧綰。這兩個都不是特別文雅的名字,季是第四的意思,綰是兒的意思。

特別是劉季這個名字,更顯得有些隨意。劉季,就是劉四的意思,因為他在家中排行第四。

叫這個名字的人,一抓一大把。平凡老百姓懶得起名字的,一般第四個兒子都是叫做季。有些同姓的村子,喚作“劉季”的,可能就有成百個。站在村口喊一聲——劉季,可能家家戶戶都會有回應的。

給孩子起名字這麼隨便,明這兩家子並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多少家底。前來道賀的親友鄰居沒能給點建議,明他們結交的也不過是些社會底層,沒幾個是有文化修養的。

確實,他們都是很普通很樸實的農民家庭,祖上也沒有太多的豐功偉績可以炫耀。就像現在很多老百姓家裏,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家族的曆史。隨著長輩的先後離去,祖上五代之前的記憶就會變得逐漸模糊。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擁有一個美滿的人生,更不能掩蓋他們此時洋溢著的幸福。

笑得最開心,嘴都合不攏的這位劉家父親,被稱為劉太公。而懷裏抱著孩子,還依然顯得很微弱,臉色顯得有些蒼白的這位母親,被稱為劉媼。這個新到來的嬰兒,已經是他們第四個兒子。此前,他們已經生育了兩男一女。大哥劉伯、二哥劉仲、三姐此時都圍著這位新成員,慶賀他的到來。(一家子都沒有名字……)

劉太公是個勤奮老實的莊稼人,平常省吃儉用,積累下些許盈餘,生活還算過得去。劉媼應該也是個樸實的農家婦女,不過可惜去世得早。後來劉太公又續弦,並生了第五個兒子,取名劉交,字遊。這位新妻子的家族可能有些文化,給子孫取名不像老大老二那樣隨便,而且還有表字。

劉太公平時最喜歡逛逛鬧市,沽點酒,買些燒餅,看看鬥雞,踢踢蹴球。生活過得還挺滋潤。出門在外,帶得最多的就是劉季。因為大哥、二哥要在家中守著產業,而五弟平時喜歡窩在家裏看書,所以都沒有多少時間出遊。

從跟著父親遊走街市,劉季慢慢沾染了濃厚的市井氣息,同時也養成了街頭混混的習性,並練就了一身社交本領。劉季跟沛縣的大伯大媽似乎都很親近,跟同齡人更是沒有什麼距離感。他很喜歡跟陌生人套近乎,慢慢養成了這種自來熟的性格。

對劉季而言,上有兄長扛著家業,下有幼弟勤奮好學。他沒有興趣幹農活,也無意經商獲利,更不需要培養那些所謂的貴族技藝如習武練字、四書五經等等。家裏的產業不需要他操心,國家的重擔也輪不到他煩惱。

19歲那年的劉季,整遊蕩在鄉裏之間,酒醉肉香,鬥雞蹴球,完全沒有人生壓力,幸福感慢慢。如果沒有意外,身處沛縣的這位青年很可能會像他的父輩那樣,娶個媳婦,生幾個孩子,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走完這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