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於情緒(1 / 1)

首先一下“愛給了你勇氣,也讓你心翼翼”這句話的心路曆程。

19年8月1日發布於微信朋友圈,也是有感所發在等紅綠燈時想到的,然後到家立即發了朋友圈。

什麼意思呢,是我想到當年剛買了車沒多久,便一人駕車從聊城跑去山西,也沒走高速,中途相當長的山路和泥濘道路,現在想想真是後怕,如果再讓我跑一次,我絕對不敢再出發,當時為什麼就敢,因為愛,因為去找心中所愛,至少當時單純的我是這麼認為的,其實現在想想很可笑了。但人這輩子總要經曆這些事對吧。且不愛是不是真,至少對我來,並不假,是愛給了我勇氣,讓我可以不顧一切去追逐。

同時怎麼理解後半句,因為愛了,所以害怕失去,時時刻刻都謹慎微,就是所謂的心翼翼,可能全身心地去愛的話,真的就會變成神經質,患得患失,也或者當愛不對等,雙方相處並不愉悅,愛的深的一方才會有這種感覺吧,這麼一想,似乎很畸形。

寫著寫著,我想應該把那個朋友圈刪掉。

由此也可知情緒的把控應該怎麼樣呢,首先一點就是理智,不能讓感情左右自己,喜怒哀樂如果支配你的言行,各種稀奇古怪的情緒就冒出來了,整個人就垮掉了。

自己付出什麼,就要得到什麼樣的回報,甚至想要得到幾倍於自己付出的回報,煩惱就由此而來。

別有用心的時候,很難做到自然,一舉一動都必定和平常的狀態不同,如果對某人或某事有別樣的企圖,仍能表現得和沒事人一樣,那這是個可怕的生物了,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一旦有了欲望,有了企圖,由內而外必定有不同。這當然不是好現象了,問題不是“與平常不同”,而是不應該別有用心,對人或對事懷有險惡用心,時刻記住,不能傷害別人。當然有時候企圖可能並非傷害別人,體現在感情上麵,你喜歡一個人,想嗬護他,給他溫暖,愛他,站在你的立場上,你的企圖顯然是想對他好,但如果站在他的立場上,或許他並不喜歡,這時候怎麼辦?又或者他喜歡,又怎麼辦?直接點。這就是答案,不要迂回,不要婉約,因為百轉千回之中,容易迷失自己,如果不是真實的自己了,結果是什麼還重要嗎?似乎都與你無關了吧。

拋開惡意的企圖,單純的期待行不行呢?想得到什麼,要實現什麼抱負等等,行不行?不行。

有期待就有失望,影響實力的發揮,莫問前程,但行好事,但行心中所想所念。

不意淫,不比較,不幻想未發生的事,也不在腦海中逆轉已發生的事,不與任何人對比,不目無下塵,也不自慚形穢,一切平等對待,一切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消極生活嗎?當然不是。對於已發生的坦然接受,是認命嗎?是,但與一般意義上的並不一樣,一般大眾的認命是一種夙命論,一種迷信的法,命,這裏則不然,隻與自己有關係,與其他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怪異的東西都無關聯,隻是對待已經過去的事的一種態度而已。那些未發生的,就充滿了未知,與本心有關,你自己怎麼選擇怎麼做,決定了未來的走向。

麵對誘惑怎麼選擇,也是一個大問題。要學會一樣東西,那就是聰明,麵對誘惑要變聰明,做出聰明的選擇。金錢美人權勢健康等等很多東西都充滿了誘惑,麵對這些,誰能不心動?心動很正常,有誘惑也正常,如何選擇才是最關鍵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絕對不可取的,有追求很好,但因此影響正常生活狀態,就不如沒有追求。想追求某人或某事,放手大膽去做,行動起來,不要有任何糾結遲疑,盡管去做,痛痛快快,做完有用就好,沒用也好,都不影響本心的運作。

誘惑就是這樣,能得到最好,得不到就拚命得,結果還是得不到,算了,該放棄就放棄,也不用氣餒,不用怨恨,實際上不該有任何想法,沒得到就是沒得到,僅此而已,沒有其他影響。為了某個誘惑而苦惱,而自輕自賤,簡直傻逼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