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深了(1 / 2)

大周皇朝,八荒界新曆18年,宰相劉統麵色凝重的坐在自己的府宅的正堂之上,正堂屋簷上有一塊千年黑木所製的匾額,匾額上題有兩個字,“忠國”。此匾是的大周皇朝的皇帝宇文軒三十年前所賜,當時皇帝年幼登基,朝局動蕩,大周重臣都各自有所打算,當時的太保李思權傾朝野,目無皇權,而同為三公之一的太師劉義卻是保皇派,為此太保李思視太師劉義一直為眼中刺,多次或在朝堂打壓或在暗中擾亂。

幸而太師劉義能在朝堂幾十年屹立不倒,位列三公之一,其自有自己的一些勢力,與太保李思一時也倒誰也奈何不了對方。而三公的另一人太傅胡為剛已經年邁,朝堂也是極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多數時候都在打盹,公務也多是手下副官在處理,太保李思看之冷笑,而太師劉義也是搖頭歎氣。朝局動蕩,而皇朝周圍分封的各路諸侯也是蠢蠢欲動,想要伺機發難。

此時已值周皇族生死存亡之際,卻不曾想,太保李思的次子李元清極度膨脹之下,喝醉以後,借酒發瘋,跑到音宮在周皇朝內的俗世門派音觀內大鬧一番,出動府兵砸了音觀的山門。音宮乃是支持周皇朝的最大修真宗門,並不參與俗世朝堂,隻是收取大周皇朝的供奉,並在其他非俗世勢力侵擾周皇朝的時候給予保護。

李元清的事情一出,太保李思本應將李元清交出平息音宮的怒火,但是李思長子生智力殘缺,智力隻有六歲兒的水平,而後便一直無所出,一直到李思花費半數家產,購得靈丹,才有了李元清的出生。此後李思便視之如珍寶,寵溺無比,這也養成了李元清的狂妄自大,竟敢砸了音觀的山門。

李思為保李元清,想出李代桃僵之法,找到了一個跟李元清極為相似之人,許了此人及大的好處,此人便替李元清去了音宮代受懲戒。而太師劉義卻看出了端倪,世人都知李思對其次子的喜愛甚至勝過了權位,竟然毫不猶豫的將李元清交了出去。此後劉義便暗中調查,終於被他發現,李元清居然還在俗世,隻不過是在周皇朝一個諸侯國境內的偏遠鎮子裏,雖然不像在國都時的錦衣玉食,卻也活的無比自在,家將奴仆無一不有,劉義對此感到震撼的同時,也暗道李思自己找死。

劉義暗裏悄悄聯係同為保皇一派的大司馬,派人控製住了李元清,然後又去音宮訴這一事情,而音宮得知這一事情以後也是大為震怒,派下宮使,親自調查這一事情原委,最後結果確實為李思欺瞞音宮,交上了一個不相幹的人,音宮降下旨意,將李思拿至音宮接受問責,但是李思位列三公,音宮降下宗門令,為了不幹涉周皇朝運轉,李思壓至音宮執法峰受半年懲戒,其子李元清壓至靈石礦做礦奴永不得脫身。

李思的勢力一時間群龍無首,而劉義也趁機將李思的勢力趁機清除,而半年後李思回來以後看到大勢已去,便頹然告老,請辭太保一職,回到祖地,不久就鬱鬱而死。

而劉義穩定了朝局,大周皇朝新帝賜下千年黑木匾,請音觀觀主親題“忠國”二字,還賜下旨意,劉義一族隻要不犯下弑君大罪,便可免死一次。而劉義深知朝堂穩定,自己想要全身而退隻有急流勇退,於是向周皇告老,此事令周皇大為高興,周皇心裏一直惦記此事,太保李思一黨已經毫無威脅,太師劉義一人獨大,就算劉義對自己忠心無二,難保沒有下麵的人有別的心思。但是就這麼同意劉義的告老辭呈又怕寒了諸多大臣的心,便拒絕了劉義的請辭,而劉義也深知皇帝的顧慮便再三的遞交告老辭呈,三次後以後皇帝這才勉強同意了劉義的告老,這也成就了劉義和周皇宇文軒君慈臣忠的美名,周皇賜爵忠國公,以念劉義的忠君之義。而劉統便是劉義的長子,在劉義告老以後出仕輔佐周皇宇文軒,至今已經三十年,位極人臣。那塊千年黑木匾,也在劉府的正堂上掛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