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曆九百九十九年五月初三這,在無數殷都城百姓的歡送下,楚王終於踏上了前往帝都臨的行程。至此,楚國正式進入了無王而治的時期。
這一點,對於尋常的楚國百姓而言,或許並不會有太大的感觸,畢竟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裏,楚王對他們而言,也隻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稱謂罷了。
那或許有人會問:“楚王不在的這段時間,是否會對楚國的朝堂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呢?”
其實不然,因為楚國的朝堂是由丞相、禦史大夫、大司馬、尚書台等幾個重要機構組成,其中丞相與禦史大夫負責楚國日常事務的處理,而大司馬則負責軍事的調動,再由尚書台對丞相、禦史大夫和大司馬的工作進行監察。
至於楚王,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每件事都親力親為,他雖每日舉行朝會,也隻是為了能更多的與朝中大臣們溝通而已。而項嶽成為楚王後,之所以能讓楚國國力蒸蒸日上,其實隻是做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選派專業的人員去處理專業的事情。
當然也會遇上一些大臣們解決不了的事情,這個時候就需要楚王親自下決定,而這樣的事情一年或許都碰不上幾件。因此,楚王不在的這段時間,隻要楚國不發生大的動蕩,朝堂上的大臣完全可以維持楚國的正常運行。
卻楚王不在的這段時間,會受到影響的還是大有人在,離宮裏那些往日一直圍繞著楚王生活的人。在楚王離開後,生活自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楚王在離開前,將離宮全權托付給了衛王後掌管,這讓以前與衛王後有怨的人心生憂愁,生怕衛王後會乘機報複他們。。。
而此時,這些人正站在送行隊伍的最前方,目送楚王一行三百餘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的消失在他們的視野盡頭。
送行的隊伍開始慢慢散去。
百姓們在殷都城城防軍的指揮下有序的離開。官員們則各自回家的回家,辦差的辦差。宮裏的諸位,則由禁衛軍護送回離宮。
然而,就在他們行到半途時,突然有一個衛府的家仆急匆匆跑來,隔著禁衛軍在那高呼:“王後娘娘救命~”
衛王後聽到外麵有人對她高呼救命,便讓隊伍停下,吩咐手下宮女琉璃前去了解情況,片刻後,琉璃慌慌張張的回來:“王後娘娘,不好了,那人是衛府的家仆,他衛老夫人病危。。。”
琉璃所的衛老夫人乃是當今丞相衛言率的正妻梁氏,也是衛王後的生母,衛王後聽到生母病危,頓時亂了心神。
好在一旁的琉璃腦子快,立即想到此次出宮有禦醫隨行:“娘娘,張禦醫此時正在隊伍中。”
衛王後經琉璃這一提醒,也想起這事,趕緊讓琉璃傳她的口諭,讓張禦醫隨他前往衛府去救治衛老夫人。
衛王後臨時做的這個決定,於宮裏的規矩多有不符,但常言道事急從權,此時病危的乃是衛王後生母,衛王後如今又掌了離宮的管理大權,自然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得罪衛王後。
於是,返回離宮的隊伍在半途一分為二,衛王後帶著張禦醫和一部分禁衛軍火速趕往衛府,而其餘眾人則按原計劃返回離宮。
******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回倒退一些。
衛閔武在墨筆軒受了一肚子氣回到衛府,發現府中一眾家仆個個神色慌亂。他隨手拉住一個家仆問了才知道,原來衛老夫人突發重疾,已經請了大夫救治,但病情卻未能得到控製。
當衛閔武知道衛老夫人突發重疾頓時也有些慌了,雖然他隻是衛言率的養子,但他的這對養父母一直視他為己出,對他極好。他二話不,急匆匆的就往衛老夫人的臥房趕去,途中,他似乎想起些什麼,拉住一個家仆叮囑了幾句,直到那家仆跑著消失在他視野之中,衛閔武才匆忙趕往衛老夫人的病榻前。
******
正所謂救人如救火,衛王後的鳳攆在禁衛軍的護送下很快就抵達了衛府。
衛王後來的突然,仆人將消息傳來後,在衛老夫人臥房的一眾親友急匆匆的趕往衛府大門迎接衛王後的鳳架,衛府上下一陣忙亂。然而這時,衛閔武卻趁著眾人注意力都在衛王後身上時,一個人偷偷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