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宮往事(三)(1 / 3)

“其實這所有的女人中,我還是最佩服武則,畢竟一個女人嫁了父子倆個人,最後權傾下,真的很不容易!”

“要不我也把這下搶給你,讓你當當皇帝?”

“噓!”聽到這話,慕容子苒連忙捂住了軒轅赫的嘴,畢竟在這樣男尊女卑的時代,女饒社會地位並不高,軒轅赫這樣的出格言論是很過分的!

“怕什麼,我不怕的!”軒轅赫拉開慕容子苒的手,並不介意!

“可是我介意,這樣的玩具不合適,我怕你因此受到傷害!”

“放心吧,我會護好我自己,因為隻有我自己好了,你才有依靠!我不願意你做一個那樣的女人,因為高處不勝寒,走到那樣的一個位置,其實也意味著孤獨和寂寞,這樣的情況我是不願意發生在你身上的!”

不得不,軒轅赫考慮問題的角度是真的很替慕容子苒著想,這個女皇的一生本來就飽受爭議,褒貶不一,但是軒轅赫選擇了一個充滿愛的角度!

“我也覺得,這個女人並不幸福!”

武則,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後,上元元年,加號“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製。

授元年,武則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武則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複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複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諡為“則順聖皇後”。

武則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傭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武則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並州文水縣。武則於武德七年生於利州,一生於長安。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彠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唐高祖)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彠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白壽彝因此在《中國通史》中認為“按照武士彠的官階爵位來,應該是屬於新升的高級士族了。所以武則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彠在貞觀九年逝世後,武則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貞觀十一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後,聽十四歲的武則“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則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侍奉的聖明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