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書生少年(1 / 2)

清河鎮的東門外,有條河流過。河不寬,水也不深。

河灘是淺白色的細沙。河底五彩斑斕的石子,已經被流水衝刷的晶瑩剔透,越發顯得河水清澈見底。

因為河水是附近雪山上的冰雪融水,很是寒冷刺骨,所以氣雖熱,也沒人下河遊泳。

收養劉星的鐵匠老爺子,這水其實極適合淬火。不過,劉星到河邊來,並不是為了幫老爺子提水的。

老爺子:打鐵是賤役,如果劉星幫忙幹活,不但會惹人笑話,而且會影響風評,耽誤前程。

因為劉星是書生,他是來河邊讀書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士農工商,士居首位,劉星將來是要當官做老爺的!

這個世界裏,農夫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的在地裏辛苦操勞。生活雖然大多窘迫,可是隻要努力,總能有口飯吃。

而且在社會裏,農夫的地位至少在表麵上看較高。連皇帝每年都要裝模作樣的扶犁耕田一次,表示對農業的重視。

而工匠,是賤役,以前都是奴戶才做的。

至於商人,也屬於下九流,即使再有錢,出門不能穿綢緞,掙的財富最終是給別人做嫁衣裳。

自古以來,隻有官老爺,才是掌控一方的人上人。而且他們的後代也理所應當的,有了更多從政的機會。

而自聖人以後,讀書科舉成了下層民眾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所以,老爺子希望劉星專心讀書,不受自己的拖累。

因為劉星本來就不是平民百姓的後代。

老爺子在河邊撿到劉星時,他是在一個木盆裏隨波漂流而來。身上裹著絲綢錦被,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這麼多年來,老爺子能供劉星上學讀書,不是靠木盆裏那一包金葉子,而是劉星生聰明的緣故。

四歲那年,劉星偶然經過私塾,聽到老師在教“三字經”,結果沒聽幾遍,自己就把三字經當兒歌背著玩了。

老師出門時聽到了,問了老爺子,立刻對劉星另眼相看,不收錢也要教導劉星讀書。

老爺子對“學問人”當然敬若人,何況這是劉星降的福分,當然隻會點頭從命。

老師知道了劉星的身世,看了劉星隨身的帛書信物。

一方麵叮囑老爺子不要再告訴別人,另一方麵對劉星更加用心。

劉星也爭氣,雖沒有“過目不忘”那麼誇張,至少也是記憶力遠超常人,沒幾年就完成了啟蒙,成了遠近聞名的神童。

很快就被老師收為關門弟子。隻是劉星有些少年老成,心性看著比私塾裏的很多學生都成熟,即使他們有些人的年齡實際上比劉星大了很多。

有時老師出門訪友,劉星就負責在私塾內監督同學,順道為學生們答疑解惑。

這私塾,是隱居在清河鎮的一位官老爺,在家裏開設教導家族子弟的私學。當然,也有些攀上關係的富戶子弟混雜在中間。

這些富貴子弟紈絝習氣頗重,可是這位從京城貶斥來的老師,很受家主敬重,學生們也不敢違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