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走了以後陸靜希把新預算法跟國發第四十三號文件都研究了一遍,自然明白了李卓的意思。綜合來看新預算法跟國發四十三號文都對地方性債務及隱性債務進行了規範管理。
在他們這個行業,所有的資金投放都是需要進行采取風險防控措施的,然而地方性國有投資企業從事的大多數是公益性行業,所以經營性現金流並不可觀。各大金融機構願意跟他們合作,無非也就是看中了政府信用的優勢,在起項目承建的資金來源端往往都會與當地政府簽訂政府購買服務進行收費權質押。
但是從李卓給到陸靜希的這兩個文件來看,以往那種將工程打包到服務裏進行購買的操作模式極有可能會被叫停,然而純正的購買服務體量很,根本不足以支撐資金投放,這就意味著存在政策風險。
雖然在常人看來這種風險當前還不存在,但是金融行業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需要做的是把未來可預見的因素也考慮進去。所以一時間陸靜希也是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
不過陸靜希就是陸靜希,她從事金融行業多年,對有些事情看得還是比較清,她覺得她隻是需要一段時間緩衝,隻要再給她這樣一段時間,她一定能突出重圍。
所以,在一周以後周五,她把李卓跟楊旎媛叫到了上海,把楊旎媛一起叫過來主要是想撮合他們倆。另外她覺得這種決策不需要放在工作場合去,畢竟找李卓來做實驗相當於是請他幫忙。
晚上的時候她請李卓跟楊旎媛在一家環境優雅而又安靜的餐廳吃飯。
“你們倆挺合適的,其實。”陸靜希道。
李卓並沒有搭話,他知道陸靜希叫他們過來一定是有正事,楊旎媛轉頭看了看李卓也沒有話。
“好了,既然都不話那就正事吧。”完後陸靜希一臉嚴肅地看著李卓然後道:“我想進軍上遊業主,需要你們做幾個樣板項目出來。”
“好。”李卓並沒有問陸靜希理由。
“你就不問問原因?”
“你這麼安排自然有你的理由,不需要問。”
聽著李卓的答複,陸靜希覺得其實李卓比她想的要成熟得多,同時也安心了許多。隻要李卓能做出幾個樣板來給事業部的其他區域做參考,那麼這一塊業務就能迅速起來,自己就可以維持事業部業績的穩定性,同時部署其他的方向。
至於公司總部在基建及能源事業部進軍上遊業主以後會如何進行市場劃分,她並不關心,她需要的僅僅隻是政策變化前的這一段緩衝期。她的目標顯然是比開發上遊業主要宏偉得多。
李卓完後陸靜希也看了看楊旎媛,楊旎媛則是道:“我會盡力幫他。”
“希望你們在工作之餘也能考慮考慮自己的事。”陸靜希道。
“會的。”完以後李卓開始安安靜靜地吃飯,他知道陸靜希是為了他好,但他並不喜歡跟別人聊太多自己的事。
也正是從這一次會麵以後,李卓及楊旎媛開始全身心撲到了地方性政府投資企業項目的開發上。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太大的短時間難以取得成效,而太的風險不好控製,所以他們的標準客戶是市/州一級的大型國有投資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