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門深遠,路途難行,據說這一條路上一共有三十三處關口,由簡入難,再由難入簡,江湖上稱之為問道路。如果有人想拜入藏淵劍閣,須得一步一步走到藏淵劍閣前,以路問道,關口的設計也是如此,問道一途,初始容易,往後越來越難,但若是躍過了難關,再之後就又是一馬平川的大道,用意不可謂不深,顯而易見當年的藏淵劍閣也是費了不少心思打磨這條問道路。
人到山前,有一塊數丈高的巨石,上麵刻著四個字,嚴知非抬頭瞥了一眼,哼了一聲道:“唯劍問道,好大的口氣,就算大隱於市也不至於這麼狂妄。”
袁長青淡淡說道:“藏淵劍閣的木秀劍法獨步江湖,很是不凡,你們不可掉以輕心,走吧。”話雖如此,袁長青實則對這四個字也頗為反感,都是用劍,藏淵劍閣的唯劍問道可比落星穀的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的訓示傲氣的多。
過了這塊問道石就是藏淵劍閣的問道路了,縱然三子對這四個字很是不忿,但人的名樹的影,也都打起幾分小心,這條路可不是尋常山路,而自己也不是尋常人,要是一不小心鬧得灰頭土臉,丟的可是落星穀留白劍派的人。
山路崎嶇,不過剛開始這段路程倒也不難走,這個不難走也隻是說像蘇荼這些輕功不弱的江湖好手,換成尋常百姓,也隻能望而卻步,徒呼奈何。
走了一個時辰,山路漸漸艱難起來,峰回路轉,環廊九曲,路上藏淵劍閣先輩開鑿出來的石階已經時有時無,有些時候數十丈之遠竟然沒有一處像樣的台階,一應諸物,連同身外的景『色』,竟似都是天然而成,怕不是平日裏隻有猿猴野獸才會奔行其中。不過眼前景致卻難不倒袁長青幾人,就算沒有藏淵劍閣刻意開鑿出來的山路,但落在袁長青眼中,這群山幽穀當中,卻有一條看似無影無蹤,實則江湖高手顯而易見的路,青石上的凹痕,橫生的樹幹,無一不是指引珠秀峰所在的路標,借此落腳,這條路便是那條問道路。若是李落在這裏,多半也會心生感慨,比起大甘宮裏的問心路,這條問道路法歸自然,少了斧鑿刀刻之功,氣象雖然差了點,但意境卻分毫不弱。
走了半晌,望著不遠處的珠秀峰,三子頗有點心浮氣躁,本來在那個山頭瞧著這座山峰已近在咫尺,不曾想剛剛轉過一座山坳,再望時,那座珠秀峰竟似又遠了數裏,繞來繞去,不見近,不見遠,格外讓人氣餒不已。
袁長青瞧著三子的模樣,沉喝一聲道:“收心靜氣,不驕不躁,藏淵劍閣的問道路名揚武林,問的不是拜山人的輕功身法,而是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