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宮門驚變(2 / 2)

穀梁淚緩緩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風狸找來了船,一行人渡江而過,離卓城越遠,那股心悸的惶惶卻更加明顯了。

馬踏蹄響,花撲鞭梢,風吹衫袖。玉人漸遠,芳樹隱斜陽。

好情好景,李落看了,反倒是未慣羈遊況味,征鞍上、滿目淒涼。今宵裏,三更皓月,愁斷九回腸的蕭條滋味。

大甘的皇城依舊,二十餘丈高的宮牆,幾乎與外城的城牆齊高,走到近處抬頭望去,就有一股排山倒海的壓迫之感。皇宮正門對著的是定天台,當年李落縱身行伍的起點之地。定天台與大甘皇宮之間,有青龍朱雀縱橫捭闔,猶是朱雀大街青石鋪就的道旁聳立的三十三尊巨石圖騰,莊嚴肅穆,氣勢更顯磅礴。

李落看著氣象恢弘的大甘皇宮,莫名間百感交集,追古論今,有前朝,有當代,定然也有後世,帝王求子子孫孫傳承千秋萬代的皇圖霸業,將相賢臣求名留青史流傳千載的不世功業,有所求,有所欲,都在這一塊塊青石板和一尊尊石雕的冷眼旁觀裏成了過眼雲煙。千百年後,這些看上去踩不碎磨不平的青石也會慢慢變成塵土,而那些仿佛是歲月長河裏史官一樣的石雕也要慢慢腐朽。

哪朝沒有風流才子,哪朝沒有出將入相的棟梁人物,有大商由盛而衰,最後空餘一個殘商名號,再之前,還有澤,中山,許許多多一如太祖當年,領袖常勝十將縱橫天下的蓋世奇才,終究還是留不住的,似乎沒有道理太祖李夏和大甘的李氏一族便是個例外,言及人定勝天,卻也該知道人力有窮盡之時。

這些亙古不變的變化之中,當然也有些不同尋常的不變。朝代更迭,有太平,有亂世,三教九流,諸子百家,自始至終都有他們的身影。

佛家講究因果,修來世,見性救世通萬有,無緣大慈,通體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為救眾生,出世則是教化眾生脫離苦海。有些時候佛家說一個忍字,忍辱負重,求心安通達,教化太多,隻留了一個佛門獅子吼,興許是忍的多,心性好,吃的便也多了,做獅子吼的光景越來越少,但覺那些寺廟裏的和尚見天一個比一個肥。

儒家說修身治世平天下,論倫常一詞,談的是仁、恕、誠、孝,重君子的品德修養,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欲求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觀其行,有各安其位的說法,以天下為一盤棋,倘若老天爺將一個人放在什麼位置,便該在其位謀其事,樂天知命,有事無事別閑來去翻看這定倫常的天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別管是一個人或是一條狗。定了規矩,便按規矩行事,剩下的隻要知道規矩道理就好,至於規矩怎麼定,道理怎麼講,那就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去操這份閑心的。

道家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