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冀望與托付(1 / 2)

當鄴城臣僚們都列班就位後,袁大將軍這才在鼓樂聲中登場。

鄴城內外一直都有傳言說袁大將軍早已病入膏肓,但今天的氣色卻看上去並沒有那麼壞,甚至都不需要人攙扶,一步一步緩緩地走到主座之上。

主座上依舊是放著那把墊著虎皮的“大將軍椅”,袁紹定定坐了後朝麵前看去。

由於是特別吩咐過的大朝,大大小小的冀州官吏們盡數畢集,甚至連幾個較早前來上計的郡國守相都列席其間,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很有些興盛氣象。

許久沒有召開大朝的袁紹也有些感慨,由近及遠一張張麵孔打量過去。

無論是逢紀、田豐,還是淳於瓊、陰夔,眾人俱都屏氣凝神,仰著腦袋注視著他。

當他的目光掃到顏良時,亦是如此。

袁紹的目光在這個最為精強能幹的手下身上停留了許久,時不時輕輕眯起眼睛,似乎在打量琢磨著些什麼。

在進殿之前,方才顏良與郭圖之間的那個小插曲早已有親信告知他。

袁紹當時隻是灑然一笑,心道顏良果然還是那個暴躁的脾氣,即便是做了牧守一方的太守亦沒改變。

眼下看著顏良順從避開的目光,袁紹不免把他與曾經另一個手下頭號大將相比。

嗯,一樣的驍勇善戰,一樣的脾氣暴躁。

隻不過,麹義畢竟是羌胡堆裏長大的,與他的綽號“公羊兒”一般,渾身透著一股桀驁不馴的野性。

相比之下,顏良終究是出身河北大族,在禮數上卻要強過麹義太多了。

對於馴服不了存在反噬風險的隱患,袁紹向來不會心慈手軟,必要時不惜殺之以立威。

而對於知分寸識進退的手下,袁紹也不會斷然懲處,反倒要善加籠絡,以便使人感恩戴德。

身高體壯的顏良即便是坐在諸多臣僚之中,亦顯得高人一等,自有一股雄壯氣度。

終究是個有本事的,若他能始終如此,孤便一直提拔重用他又如何?也好留下個君臣始終想得的美談!

關鍵是,他能做到麼?

“顏良!”

“臣在!”

“你上書自請移駐曼柏一事,孤已經允了,向朝廷表舉你兼領五原太守,節製上郡、朔方並西河五縣軍政事,並為你再請名爵封邑的奏疏已經送呈天子,想必不久便有回複。”

“臣拜謝明公厚恩,隻是明公所表職事委實太過顯要,在下恐力有不逮,有負所托。”

“汝在常山任上所為曆曆在目,河西之事必不會難倒你,就莫要推辭了。”

“全仗著明公高瞻遠矚先行建策,還有鄴城諸公們的傾力支持,常山這才小有建樹,在下實不敢居功!”

“立善如此謙辭,可是不耐河西的風沙,不願與胡虜和西賊打交道麼?”

“在下怎是畏避艱險之人,隻消明公有命,即便是赴湯蹈火,也是在所不辭!”

“那你便不要推拒了,以立善之能,必能一掃河西胡氛,使得西涼賊寇不敢東顧。”

“明公如此恩遇,臣敢不抵死報效乎!”

袁紹與顏良二人的一番對答活脫脫是明主賢臣的戲碼,若是不明就裏的吃瓜群眾看了定會感歎紛紛。

然而能與會的大都是明白人,知道這不過是場麵應付而已。

隨著袁大將軍的鄭重委托,顏良的新差事也就公之於眾,正式確立了下來,至於上書朝廷的表舉能否會通過,堂內的眾人早也已經不在意了。

這也意味著自幽州亂局以來,對顏良曠日持久的論賞之事也告一段落。

見顏良應諾了下來,袁紹重又問道:“立善,如今河西之地多有紛擾,你即將赴任,心中可有何方略了麼?”

顏良略一思忖後道:“明公委臣以重任,臣到郡後,自當內撫黎民,外禦胡虜,討伐賊寇,務必讓河西境界早日恢複太平。”

聽著顏良的回答,袁紹微微點頭,心道自己這個得力手下能力高超,當要比自家外甥強過不少,有他前往,河西之地當是力保無虞不複為患。

不過顏良的話還未說完,隻見他略微頓了一頓後又繼續說道:“臣以為,無論是匈奴亦或鮮卑,彼輩胡虜素不識恩義,畏威而不懷德,故而要示之以威,將其打得服服帖帖,使之不能為患,反而能成為明公討伐逆賊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