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淺講新軍(1 / 2)

大明開國時,並沒有特權的說法,隻是太祖好心為了讓那些讀書人能夠活下去,這才給了他們一些田地免稅。

舉人秀才在明朝都有免稅的權利,有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就會把自己的田地掛在他們頭上,充當人家的佃戶。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大明王朝人口比明初時增加了那麼多,可是稅收卻和明初的時候差不多。

內憂外患,災害頻發,再加上軍費支出這麼大,才導致了大明朝幾乎快要亡國了。

明朝士大夫天天喊著千萬不可與民爭利,說什麼聖上一定要勤儉,實際上他們在背後的利用家人天天幹著爭名奪利的事情。

因為君王一點錯誤或者享受,就會天天叫嚷著大明朝明日便會亡國了,其實一切都是政治決定了屁股的位置,屁股決定了腦袋思維。

崇禎皇帝無奈的說道:

“但凡是他們有一口吃時能夠活下去,也不會跑到大同來避難了,其實這都是朕的責任,還是要把他們好事安頓好了。”

曹鼎蛟也感覺非常的操蛋,那些士大夫一直在吹鼓什麼天人感應,好像天下的大災大難都是跟皇帝陛下品德有失有關,強行甩鍋給皇帝陛下。

曹鼎蛟很想指著那些士大夫罵,你家孩子不是你親生的,是不是也是皇帝陛下幹的?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曹鼎蛟點頭說道:

“嗯,陛下,眼下災旱雖然快要過下去了,不過他們要等糧食再種出來至少要三四個月的功夫,山西的工程也差不多,怎麼不能讓他們這些青壯閑下來,閑下來的話絕對會出事。”

米國對抗經濟大蕭條的法則,不外乎就是那麼三板斧,曹鼎蛟卻發現自己好像有些養不起這麼多人馬,幾個月他們這邊一直在賠本經營,用咱們的古話來說就是坐吃山空,走私的那一點錢全部搭進去了。

不然你以為一百多萬人是那麼好養活的,曹鼎蛟,曹文詔這邊都是擠牙膏似的在籌措的東西,饒是如此,也快支撐不下去了。

曹鼎蛟苦笑著說道:

“微臣也考察了不少人,發現這一屆的流民確實是人才輩出,那些修繕官道的民夫,很多人都積累出來的豐富的經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都是好手。

如果我們大明這樣有一支專門專門的工兵隊伍,到時候可以省下不少事。

並且,很多青壯對於當兵並不是很抵觸,所以微臣介意從這批人馬中,抽調精幹組建一支克難新軍,微臣想要按照青島海軍陸戰隊的模式,打造一支全新的大明陸軍。”

崇禎皇帝苦笑著說道:“看來你小子的野心還真的是不小啊,就不怕大臣們談和你意圖造反嗎?還是說你根本就不在乎自己文官的身份了,又打算轉回武職了?”

崇禎皇帝這樣問但他有點難受,曹鼎蛟覺得自己很難改變大規模戰場的局勢,他決定開始走科技樹的路線,大規模的造兵!弄出一批合格的隊友,總比指望著豬隊友來支援強多了。

曹鼎蛟使勁的搖了搖頭,他笑著說道:“陛下,不是還有巡撫總督之類的官職嗎?微臣真的不介意呢,您老人家把我這三品的官職擼掉都可以,隨隨便便打發我一個巡撫總督吧。”

崇禎皇帝實在是啞然失笑,這種事情還要討價還價的嘛?再說,曹鼎蛟從一個五品的武官升級為三品的文官,中間整整跳了六級,這還不算文官見人家武官大一級的傳統。

六七品的文官都敢趾高氣昂的對著三四品的五官瞎指點,整個大明的社會風氣就是如此,從趙宋以來武將的地位是越來越低了。

崇禎皇帝笑著說道:

“算了,朕也不指望你小子了,高起潛派人從山東抽調了一批糧食過來支援山西,這是原本朕預備給山東用來抗災的糧食,沒想到提前用來給山西了。”

曹鼎蛟心頭非常的震撼,總覺得有些不妥,他趕緊說道:

“陛下,那山東那邊怎麼辦?山東的糧食還是需要盡快的補回去,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要不得,必須要盡快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