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城外五十裏處的一座小城,天雄軍的督帥,陝西巡撫盧象升有些疲憊的坐在了城頭,剛剛經過一場慘戰,終於讓他們奪下了這個小城,不過此次北伐之路也到此為止了,盧象升也不敢孤軍深入。
孫承宗,洪承疇那邊傳來的消息已經被金兵主力所阻擊,不勝不負,雙方打了個平手,他盧象升現在已經是明君最前麵的尖刀部隊了。
如果再深入,肯定得不到友軍的支援,還有麵臨被全殲的風險,盧象升可不敢拉他的袍澤兄弟同鄉親人開玩笑。
盧象升的軍隊,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
但是如果隻要有一個人逃跑,就會有很多人逃跑,導致戰鬥潰敗,如後期的曾國藩部隊。
然而盧象升的軍隊卻沒有這個顧慮,因為盧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
有次軍隊缺糧,士兵三天沒吃飯,盧象升同樣三天沒吃飯,甚至連水都不喝:“軍中嚐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
因此總體戰鬥能力很強大,當時人稱“天雄軍
曹鼎蛟為何能夠屢次贏得勝戰,這和他這個主帥身先士卒也是分不開關係的,作為主帥的他直接開了無雙!衝進敵軍裏麵一頓亂殺,甚至最牛逼的時候,還頂著幾萬騎兵衝鋒,將是士兵的膽,當將軍的都不怕死小兵們也不會惜命啊。
天雄軍要是真的被打出火氣來了,你要麼弄死我,要麼被我弄死。
盧象升絕對是明朝的一個傳奇的人物,也就是個人戰鬥力比曹鼎蛟差很多,帶兵能力還是很強的。
作戰時,盧象升雖是個白麵儒將,卻往往身先士卒。
在一次追擊敵軍的過程中,盧象升的額頭被弓箭所傷。
他竟當做沒事發生一樣,任憑鮮血流出,依舊提刀殺敵。自此之後,盧象昇在敵人之間多了個綽號,叫做“盧閻王“。叛軍見到他的天雄軍都會退避三舍。
盧象升揮了揮手說道:
“立刻嗚金收兵,咱們先撤回宣府,這裏的東西能帶走的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全部燒了。”
有副將有些不甘心的說道:
“唉,大人,咱們都打到這了,為什麼不趁機一口氣打下沈陽呢?
盧象升看著那個同族的宗氏兄弟,搖了搖頭說道:
“金狗還沒有孱弱到這個地步,還不是因為被咱們打了個猝不及防,而且他們的主力部隊還在朝鮮活動,要換做平常,咱們不知道被殲滅幾次了。”
盧象升雖然手上有著三萬多精銳的天雄軍,可他依舊沒有自信帶著這些兄弟在平原野戰打贏皇太極的部隊,除非他手上的人馬再翻幾個倍,可惜精兵難養啊。
曆史上盧象升的下場並不好,崇禎十一年在巨鹿之戰遭遇了八萬清軍的圍攻,唉,他手上的兵馬隻有五千餘人。
坐擁數萬兵馬的太監高起潛卻見死不救,盧象浴血奮戰,直至戰死。
孤立無助的天雄軍,隻能圍繞在盧象升身邊繼續奮戰。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八旗付出慘烈的代價,天雄軍也打得彈盡糧絕,最終被清軍全部殲滅。盧象升本人也在激戰中身中四箭,斬殺數十人之後力竭而死,年僅三十九歲。
這支曾經力挽狂瀾的部隊和它的將領,就這樣在冷漠的友軍注目之下,血灑北國,於寒風冬雪中被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