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蛟拯救大明朝的計劃終於開始了。
第一步,萬事開頭難,這是計劃中最困難最容易失誤的關鍵點,出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偏差。
都會讓這頭脫韁的野馬失去方向,或者墜入懸崖,從此落入無邊的黑暗,或者衝進田野,收獲新的重生。
遼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遼東大軍終於是穩住了陣腳,盡管金兵的攻勢很猛烈。
可大明遼東大軍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是平原野戰的話兩三個大明士兵就能夠換掉一個金兵,至於守城戰的話,明軍甚至可以打出1:1的傷亡來。
祖大壽,吳襄,祖寬,吳三桂等名將猛將也在牢牢把守著關錦防線,雙方互有勝負,可勝利的天平卻逐漸向金兵所傾斜。
後方出現大危機了,他們這邊被金兵死死咬住,崇禎皇帝的求救信一封比一封急,叛軍居然在宣府擁立了李自成為大順皇帝,在李岩等人的協助下改組了內閣,大順軍正勢不可擋的準備攻入京城。
祖大壽也是眉頭緊皺,不是他不想救援後方,而是他這邊若是貿然退兵的話,絕對會被金兵發現。
遼東大軍中可不缺乏金兵的探子,到時候京城還沒趕到遼東就全部丟完了。
帶兵少了趕去京城也無濟於事,帶兵若是多了又害怕金狗偷襲,可若是坐視京師被闖賊拿下。
那麼,整個遼東大軍將會丟失所有的物資給養,還有每年這三百萬兩銀子的平遼費。
就算所有的遼東大軍都投降金兵,可他們以後獲得的待遇絕對不高,而且再也拿不到這麼多銀子了,所以遼東的將門也是彙集在一起的商討此次出兵事宜。
現在祖家,吳家,已經是關寧軍中最大的軍頭,幾百萬的遼餉中,除去孝敬各級上官的部分,都由吳家支配。其中裝進祖家與吳家父子口袋的,少說也有幾十萬吧?
如果朝廷求救兵,薊遼自然要放棄,關寧軍要麼護駕南走,要麼投降李闖。
不管是南走還是投降,一年幾百萬的遼餉肯定是沒有了。
所以遼東大軍反對南遷的立場是可以想象的!
不多時,外麵有人說曹家派人送了一份書信過來,祖大壽也是奇怪的很,不過曹家也曆來屬於遼東將門的一份子,祖大壽就讓人把書信送了進來。
不打開不知道,一打開嚇一跳。
這書信居然是山西按察使曹鼎蛟親筆書寫,言道:
“祖公親啟,如今北方之勢糜爛,朝廷無力支付金銀糧餉供給薊遼重鎮,遼東大軍不管是投降後金,還是投降大順,無非是淪為炮灰,不可再受到重用
……”
祖大壽眉頭一皺,然後惆悵的說道:“曹家那個小字輩倒是看得開,不過人家現在已經貴為一方大員了,而且出身於咱們遼東,倒是有些話語權。”
吳三桂正值青春年華,血氣方剛,上一次被曹鼎蛟搶去了頭功,讓他非常不爽,最後他連塊肉都沒撈到就灰溜溜的被調回了遼東。
他沒好氣地說道:
“舅父,我倒是要看這姓曹的有什麼辦法,就他這麼一個措大還混成了文官,真是不知禮儀寡恥。”
吳襄瞪了自己兒子一眼,沉聲道:
“你小子還想上天不成?現在才是個區區的遊擊將軍就不把人家正三品大員放在眼裏了,人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因為說錯一兩句話而平白樹敵。”
祖大壽舉手示意他們別再說話了,他繼續念道:
“小侄曹鼎蛟念在同為遼東軍門之手足情深,特意為諸位叔侄伯父指出一條明路,江南之財富,何其多也。
縱使每年三百萬兩軍餉也不在話下,而且還會去掉許多損耗,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