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蛟受到了大同人民的熱烈歡迎,曹鼎蛟美滋滋的把大軍帶回來的一些肉幹分發給了大同的百姓,當然這種邀買人心的事情還是不能做得過火。
曹鼎蛟這裏麵大喊道:
“朝廷知道咱們大同百姓過得困難,陛下沒有忘記咱們大同的百姓,這些肉幹就是給予你們辛苦戊邊的獎勵。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朝廷英明啊!”
曹鼎蛟覺得說陛下萬歲,這句話沒什麼毛病,可說出朝廷英明的時候把他惡心壞了,大明末期確實是出了很多能成幹將,卻掩蓋不了他已經腐朽的事實。
大明要救,但是先要把他身上的腐肉全部給挖個幹幹淨淨,這才是真的有救。
曹鼎蛟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把目光看向了河南方向,在那個地方自己埋下的釘子,應該發揮作用了吧。
……
闖王大營,反王聯軍已經徹底的瓦解,張獻忠因為與李自成結怨而遠循四川,而李自成繼任闖王之位後,接手了上一任闖王高迎祥剩下的七萬兵馬,其中還包括一萬多騎兵。
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而且素有聲望,軍中的老將無不拜服,再加上李闖玩最近新得了一位幕僚,更是如虎添翼在河南那邊攪動風雲。
李岩,這一位先生是李自成最新得到的幕僚,也成為了他的軍師。
這個幕僚李岩可不是曆史上的那個舉人李岩,而是一個接受了某人培訓的小吏,這個李岩一加入闖軍之後。
就以讀書人的身份向闖王提出了一係列的目標與建議,比如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
李闖王聽之用之,結果效果非常的顯著,在河南。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李岩又告訴李自成,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闖賊靠著一係列新興的政策,瞬間就聚攏了幾十萬大軍,僅僅幾日的功夫就攻下了懷慶,蒲洲,叛軍聲勢大漲,比之前寧州之時的勢力更強,官軍的疲軟更加顯露無疑。
官兵沒有精銳部隊嗎?有,幾乎全國人大的部隊全部被調到遼東去了,看守內陸的是些什麼士兵?
大明內地全是一兩百年沒有打過仗的衛所兵,這些家夥全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
讓他們跑過去種地的話興許還行,可是讓他們麵對凶殘的反賊,對不起,大明朝給的撫恤費太少了,老子可不拚命。
闖王李自成這兩個月來簡直就是好不得意,不僅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麵,而且還著想了不少的官兵,現在他的聲望是越來越高,在幕僚的勸說下,他也把目光盯上了那個最高的位置。
李自成笑道:“李先生,咱們能攻下大半個河南,李先生功不可沒啊,本王敬你一杯。”
李岩笑道:“豈敢豈敢,大王客氣了,小可何功有之?全靠大王英明神武,才有了今日的局麵。”
李自成與李岩對飲三杯,這才大汗淋漓的繼續交談著,李自成問道:
“李先生,咱們最近是不是出風頭出的太過了?到時候明狗他們把遼東的大軍又調過來打咱們,這該如何是好?”
李岩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言道:
“如今擺在大王麵前的路隻有一條可走,京師!拿下京城。
稱王稱霸不過是小道爾,若大王能拿下京師,就能夠成為天命之子,坐擁天下豈不美哉,到時我等也要三叩九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