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謹言八歲那一年,母親因病去世,那一段日子,杜家本宅沒有歡聲笑語,有的隻是一片死寂。
在外,杜逸陽(杜謹言的父親)並沒有將悲傷的一麵呈現在大眾麵前,而是戴著堅毅的麵具出入於公共場合。
於是有人就說,杜逸陽無情,妻子去世,他居然還能這麼淡定地處理公事,出席各種社交場所。這種說法一流傳,就有人拿著八年前杜氏的婚禮來反駁。
大家心知肚明,在這一行業裏,絕大多數人締結的婚姻是以利益為目的,夫妻雙方並沒有感情。於是這些人用錢在外麵包養情人,更有甚者,在外麵養了孩子。這些家庭,遇到的女主人如果是個尖酸刻薄的人,情人一定不會有好日子過,畢竟,能夠成為利益婚姻的犧牲者,家庭背景肯定弱不到哪裏去。如果這個家庭的女主人恰巧是個不管事兒的主,那隻要小情人不作出蹬鼻子上臉這類的蠢事,女主人基本上不會管。
於是在很多社交場合中,大家身邊站著的,很少有原配,基本上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
就在這樣日漸混亂的圈子裏,杜逸陽的戀情以及婚姻,成為了眾多人向往,卻不可得的經曆。
杜逸陽24歲那一年,留洋回國,拒絕直接繼承家業,而是親自下海從商。當時S市的貿易已經十分發達,杜逸陽和眾多年輕人一起,將目光放在了這裏,並決定,從S市開始做起。初到S市,不曾想行李被偷,所幸貼身隨帶的現金還在。於是杜逸陽先到友人家,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友人留他住在自己的家裏,他始終覺得住在已經成婚的友人家中實在不方便,便暫住一晚,第二天便和友人一起,去外麵租了一間小房子。
房子第一個月的租金是自己交付的,但押金卻是友人幫忙墊付。畢竟第一個月要生活,隨身攜帶的現金必須留出一部分作生活用。
杜逸陽打算先在第一個月裏做點短工,賺些生活費。因為他留過洋,外語說得非常好。於是友人將他推薦給外商做臨時翻譯。那段時間,他從外商那裏學到了許多課本上並沒有的知識,為他日後自主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認識了杜謹言的生母,他的發妻——沈鳶。
沈鳶的父親是位裁縫,主要做傳統服飾。因為手藝好,為人憨厚老實,在S市的商業街小有名氣。外商看中沈父的手藝,想請沈父幫忙定製一套中山裝,於是帶上杜逸陽前往沈家裁縫鋪。
杜逸陽見到了沈父,並向他說明了來意。沈父轉身對著徒弟說:“去後麵,叫二子出來。”在家中,長輩喜歡拿順序叫孩子,沈鳶排行老二,於是沈鳶這麼好聽的名字,就被“二子”給替代了。沈鳶上有一位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和弟弟。幸好家中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家庭氛圍甜蜜而溫馨。也正是因為這樣,她並不想早早嫁人離開家裏。於是提出要和父親學做裁縫,整天待在裁縫鋪。現在,每次有客人來做定製服裝,量體這項工作就交給沈鳶去做。
杜逸陽原本以為學徒口中的“二子”是個男性,卻沒想到從門後走出來的是個穿著短裝,束著馬尾,嘴角自然上揚的小女生。
杜逸陽愣住了,看著沈鳶問:“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