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石城(1 / 2)

當上隻剩最大一個太陽的時候,阿爾法行星的雨季終於降臨了,這意味著最炎熱的夏已然過去,星球進入萬物複蘇的秋。

在行星最大的大陸的西北部,黑山山脈連綿數百裏,它的主峰海拔五千多米,終年煙火繚繞,仿佛是神的烽火台。

十幾的暴雨衝刷後,黑山山脈到處煥然一新,連主峰的濃煙和火光也仿佛突然少了許多,空氣中更是難得地少了些硫磺焚燒的氣味。

溪水夾帶著火山灰從高高的山峰上衝下,沿著山脈兩側的山穀彙聚成無數股黑色的洪流,它們越過嶙峋的黑石,漫過山間的密林,向著山下廣闊的原野俯衝,一路上響聲震,氣勢奪魂。

被雨水滋潤過的密林,那些脫水枯萎的巨木老藤似乎一下子活了過來,幾時間枝頭上便抽出了鮮嫩的新芽,有些還掛上了綠油油的新葉。剛剛從夏伏中醒來的魔禽和魔獸,紛紛鑽出地底下的洞穴,它們四處活動,尋奪食物,演繹叢林法則。

山下廣闊的原野裏,嫩綠的草才剛剛從土裏探出頭,剛毛鼠便貪婪地扯咬嚼食著。突然,一隻魔鷹從空中俯衝直下,尖尖的爪子準確地落在它的身上,沒等它張開鋒利的剛毛,便一口啄開了它的腦袋,將裏麵的魔核連著腦髓一吸而空。

這片原野被稱為亞美尼亞高原,它的名字來自於神啟時代,在這曆史已成神話的後神時代,沒人知道那個名字的意義。亞美尼亞高原地勢較高,原本是由地下噴湧的熔岩凝固覆蓋形成,如今地表早已風化為豐饒的土壤。

黑色的洪流在亞美尼亞高原上彙成了許多條河流,有的徑直向北注入黑海,有的則向東流淌,流過上千公裏長的美索不達亞平原後,投入阿拉伯海的懷抱。

那條流經美索不達亞的河流叫幼發拉底格裏斯河,人們卻習慣於稱它為兩河,這同樣來源於神啟時代,誰也不知道這麼一條河流為什麼偏要稱作兩河。

幼發拉底格裏斯河兩岸的大片地域,因此也被稱為兩河流域,分布著大大許多個城邦。它們大多數集中在肥沃的美索不達亞平原,隻有少數幾個位於黑山腳下的亞美尼亞高原上,各個城邦分屬於不同的領主,但因地理位置和信仰不同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聯盟——鷹之盟與蛇之盟。

同處兩河流域的黑石城與烈日城剛好隔河相望,分別扼守進入黑山主脈的兩條交通要道,卻屬於兩個敵對的聯盟。

黑石城的人們信奉蛇神,他們相信是蛇首人身的女神創造了最初的人類,教會了人類生存的本領,她是人類的祖神。而烈日城的居民信奉鷹神,宣稱鷹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太陽神,蛇神隻是叛背鷹神的仆神,終久要被主神毀滅。

曆史早已湮沒於時間的長河,不同的神話指引著不同的曆史版本,誰也不知道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孰是孰非最後似乎隻憑武力裁決。

在創世諸神隕落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裏,鷹之盟與蛇之盟戰爭不斷,可從未出現一方徹底壓倒另一方的情形,最後形成了隔河而治的局麵。

作為進入黑山的要塞之城,黑石城和烈日城都絕對算是一個四戰之地。早在神啟時代,兩城間便戰火不絕,城牆不知道重建過幾次,城中的人也如地裏的韭菜,不知道被割掉幾茬又長出幾茬,但勢均力敵的兩城卻從未曾統一過。

當力量強大到勢均力敵的時候,戰爭反而不容易爆發,這句話用在後神時代的黑石城和烈日城非常合適。現在的人們似乎更願意將目光投向黑山上數不盡的魔獸、靈藥與靈石礦,而刻意忽略了一河之隔的那個敵對城邦,使得兩城在百年內竟詭異地再無爆發過一次戰爭。

非但如此,黑石城與烈日城物資的互補性很強,黑石城外土壤肥沃,農耕發達,糧食充裕,卻缺乏冶金用的礦石。烈日城則地處高地,多為草原甸地,畜牧業發達,且多礦山金石。同時,黑石城通往黑山東麓,盛產靈藥,而烈日城通往黑山的西麓,則多出靈石。

這種獨特的互補性,使得兩城間催生了一種特殊的職業——商人,他們非但自由行走於兩城之間,而且已擴大到整個大陸,並逐漸成為兩大敵對聯盟溝通的橋梁。

近百年的休兵養息,使黑石城和烈日城兩座城邦迅速發展壯大,至今人丁興旺,百業昌達,武力鼎盛,成為亞美尼亞高原上最大、最重要的兩個城邦。兩城中人口眾多,不僅長期從事狩獵、采藥的獵隊、傭兵眾多,前來采購、販賣貨物的商販雲集,而且就連大陸上較為稀少的巫師、靈丹師和魔紋師也常慕名而至,更有來自各地的流人、逃犯,人員可謂嘈雜之極。

亞美尼亞高原上城邦不像美索不達亞平原上那樣擁有完整的行政體係,黑石城和烈日城都沒有專門的執政官,領主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但實際上神殿對城中的一切事務擁有最終裁決權。

比起烈日城,黑石城的治安可能更加混亂,因為這兒是巫師和逃犯流人更願意光臨的地方。黑石城盛產靈藥,它是煉製各種靈丹必不可少的原料,更是巫師配製各種藥劑的必備之物,而巫師則是大陸上最神秘、最不講道理的人,而逃犯流人往往為巫師所雇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