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地上熱鬧又繁華,用鋼鐵合金拚裝而成的鐵車在寬敞的漆黑道路上如風般馳騁,用混合的砂礫堆積成的高樓頂端深入雲端,在上麵對著天空伸出手,仿佛天空都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而在遙遠的穹頂之外,由凡人製造出的天眼沒日沒夜地俯視著大地,監管著地上發生的一切,生活在地上的人們隻需要坐在家中打開一種名為“電視”的奇特機器便能知曉大地上發生的每一切。”
“無翼之物也能翱翔藍天,無鰓之物也能探究海底,月亮變得不再神秘,太陽的偉大人類也能比擬。”
“在那個時代,人所在之處便有光明,人工製造出來的照明聳立在星球表麵的每一處。”
“那個時代充滿了美好與歡笑,人與人之間的聯係就猶如巴比倫時期身處通天之塔上一樣緊密,每個人都可以用相通的言語描繪可期的美好未來……”
順著繩索滑下深淵時,尼祿不知為何突然回想起了姐姐維婭曾給他講過的故事,這些故事伴隨著他度過了整個童年,直到現在他已成年了,依然還覺得那麼有趣。
在排除掉講故事的人是他親愛的姐姐這一因素後,尼祿覺得,大概是因為自己向往故事裏的那些事物,所以才對過去這麼執著吧。
他抬頭望向天空,微弱的光線透過他進來時的洞口撒在半空中,而洞口外的天空看起來則是那麼的遙遠,那麼的渺小。就好像在隱喻現在的人類,隻能活在狹小的庭院裏,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
“過去的世界真的如維婭的故事裏說那樣嗎?”尼祿不禁地低聲自語,但在這連光都顯得零弱的深淵裏,無人可以應答。
而尼祿自己也無法回答自己,所以他決定去尋找答案,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
還記得大概是兩年前,來往各個庭院的貿易隊給即將14歲的尼祿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因為他是雲澤庭的合法繼承者,所以這份禮物便顯得有些別出心裁——那是一小塊刻有古文字的石碑。
即使尼祿尚且年幼,但大家都知道,這位雲澤庭未來的主人對舊世界的文明如癡如醉,所以從小開始他們送給他的禮物便是具有舊世界文明氣息的東西。也是托這些殷勤者的福,年幼的尼祿小小的腦瓜裏累計了豐富的知識,而隻花了兩年的時間,尼祿便破解了那塊殘缺的石碑上記錄著的信息——一個地名,以及一處坐標。
在反複對比確認無誤後,尼祿做了決定,他決定把這個地方當成自己第一次獨自探險的目的地,他要親自前去自己破譯出的那片區域,隻身一人去,不帶任何隨從。
當然,他貴為雲澤庭的少庭主,想要獨自一人前往荒野探險是不大現實的,就算他小小的胸脯中蘊藏著大大的勇氣也是一樣,在這個時代,一位庭主代表著太多東西。
所以尼祿需要一個正當的離開的理由,而有什麼理由是比“身為雲澤庭未來的管理者,想要跟隨貿易隊去別的庭院親身體驗學習經濟是如何流通的”這個理由更加正當呢?於是尼祿就在大家欣慰的目光注視下登上了前往石林庭的貿易車隊。
當然,走到一半他就和貿易隊分別了就是了。
幸好貿易隊的隊長與他有一點友誼之情,之後的事都不用他擔心,那個油膩的中年大叔會幫他應付一切。
尼祿深深體會到,有時候,諂媚者也是一個可靠的助力。
而離開貿易隊後再徒步跋涉兩天,尼祿終於找到了石碑指引的位置——一片被綠色覆蓋了的林地。
如果不是特地學習過專業知識,恐怕在見到這片林地後尼祿就要沮喪的返程了。但幸好他此行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無論是物資還是專業知識都好好的攜帶於身,出發前他特意找過古文明學家谘詢過,如果坐標無誤,但目的地卻沒有應有的建築,而是被植被覆蓋,該如何判斷建築是不是被掩埋其下?
專家說:
“按照常理,越容易蓄積水分的地方初生演替越明顯,而舊世界的建築通常都是以“混凝土”這種高強度的混合材料澆築而成的。先人們在建造建築前便已考慮到了各種問題,所以會做足充分防護處理,使建築即使充分暴露在空氣中也可以屹立百年而不朽,更別說是埋藏在不容易腐朽的地下了。所以要判斷一個地方有沒有埋有建築,以及建築被埋藏的有多深,就從該地的初生演替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