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四載。
長安城朱雀門橫街東,勝業坊壽王府。
一雍貴公子懶洋洋地走出寢殿,俊美如畫中神子,隻是氣色虛疲,身上朱紅常服繡金絲,腰間革帶垂金鏤節,他嗅著清晨的空氣,正抬頭仰望這碧藍長空,高氣爽,又是一年秋來。
他已經不下十次望著這個世界的空發呆了,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唐長安城,他已經接受了穿越這個事實,以及十八皇子壽王的這個身份。
不遠處的門口早已候著個身影,一襲青衣,清秀儒雅,乃是壽王府的伴讀,元真。
這位伴讀是寶年間參加鈐謀射策科殿試的甲科榜眼,但因為家道中落朝中沒有背景,一個文才居然被授了武職,還是區區正九品下級的執戟,幸得壽王在汝陽王府為寧王守孝三年,偶然相識才成了壽王府的伴讀,雖無品級卻也是下文人趨之若鶩的大好差事。
當下的壽王正是在三月前的暴雷雨夜穿越而來,而元真當時也才在壽王府當職不足半月,之後壽王昏迷了一月,而這位元真元七兄就那麼守在殿門外,不辭辛勞站了一月,足見他的情深義重。
穿越成為大唐十八皇子壽王,在盛世做潢貴胄,原本是件值得慶幸,甚至欣喜的大好事,殊不知這個壽王還真不是一般的倒黴。
因為最受寵的母妃猝然早薨,以至於離龍椅最近的他一夜之間失勢,而更倒黴的是,連自己的王妃也被長安城興慶宮裏的一個老頭給拐跑了!
這個老頭叫李隆基,正是大唐玄宗皇帝,而這個王妃也正是大名鼎鼎的貴妃楊玉環。
壽王李瑁,原本叫李清,卻在改名後成了長安城最大的綠帽王!不僅名中帶瑁,頭頂也帶了帽!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悲慘境遇,害的這位剛守完孝的壽王在爆雷雨夜醉酒縱馬,摔落時觸發了穿越,不過如今的壽王沒了正主的半點記憶,自然也就沒了痛苦不堪的悲鬱,更不知列為四大美女的楊貴妃是何長相。
“元七兄,喝花酒去。”李瑁招呼一聲,遠處的元真習以為常地應喏行禮。
長安城最熱鬧的去處自然是一街之隔的平康坊,此地毗鄰皇城與東市,乃是下頭等歌伎所居之地,京都俠少,多萃集於此,也是舉子、選人和外省駐京官吏及各地進京人員的聚集地,這就有了坊間流傳的這麼一句話,下詩文出平康。
李瑁帶著伴讀馳馬一進平康坊,頓時讓這原本就熱鬧的地方炸開了鍋,全坊的人鑽出來爭相一睹為快,好事者開始樂此不疲向外來人宣揚壽王的綠帽事跡。大唐禁律雖規定民不可非議皇族,但在這萬邦來朝風俗空前開化的長安城,忽然最高高在上的皇子成了笑柄,這麼又香又大的瓜誰能忍得住,有道是法不責眾,漸漸地連巷口的稚童們都能哼個歌謠笑話壽王了。
失勢,卑微,嘲笑,踐踏,但李瑁似乎很平靜,毫不理會這滿街看笑話的目光。
坊內五曲有個花榭樓,隻算是三流的煙花之地,老鴇早在門口翹首以盼,眼見壽王信馬由韁而來,趕忙讓下人把備好的馬車牽出,這是昨日就約下的美事,壽王要帶著花榭樓裏的花魁遊曲池。
在丟給老鴇一袋子金鋌後,兩騎帶著馬車直奔坐落在長安城東南角的曲池,時下暖陽秋景如畫,城裏流行遊湖,那曲池上的畫舫正格外熱鬧。
這是李瑁穿越後頭一回走這麼遠,看著長安城錯落有致的街坊,以及滿街的風土人情,不禁想起了某個詩人的一句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長安城除了三大內宮和皇城,外城大到分左右兩縣來管轄諸坊,以朱雀大街為界,西為萬年縣,東為長安縣,一並歸屬京兆府。在長安縣越往南走,坊牆和街樓就越顯普通,有幾個坊甚至人煙稀少,街上時見行乞和流浪人士,看來一座城的繁華背後,還是難逃底層的蠅營狗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