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正餐,按照規矩,是長者先離席。可大家就看見女使們撤離桌麵上的碗碟,又給大人們上了茶飲,孩子們桌麵上又多了甜羹。孩童們高興得歡呼,揉揉小肚皮,相視哈哈笑。大人們麵麵相覷,真是完全按照前麵宴會的流程,尾宴寓意的甜甜蜜蜜的甜品也上來了。
範老太太拿茶漱了漱口,便笑眯眯的看了一圈吃飯的人,朗聲說道,“老身這裏的飯菜算是快結束了。前院的大人們還在喝著酒,你們就不要過去吵鬧了。”
下麵眾人連連稱是。
範老太太喝了口水,又說,“院子裏有事要忙的,緊著自己忙去。沒甚事的,聽聽老身給你們說說別人家宴會上座的規矩。”
本來還想著帶孩子回去午休的各家媳婦一聽這話,便屁股不挪窩了。
連包拯媳婦董氏,也微微正了正身子,打算好好聽聽別人家的宴會規矩。各家各戶的後宅規矩,都各不一樣。包拯家人口不多,而且父母年邁,董氏自從嫁進去大半時間都是守孝,後宅的規矩也隻知道娘家的。
而董家也不是所謂世家,這種用餐禮儀,董氏都是平常跟著自家姐妹或者相熟的人家學的。
董氏想著,日後包拯要是升職,她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參加各家的宴請,還要開各式各樣的宴會,不如現在聽聽範家的經驗,以後也可以小心從事。
吃飽了就想去睡覺的範安卻納悶了。範老太太能懂什麼古代用餐禮儀,該不會教現代的西餐禮儀吧?他們用刀叉,還講究女士優先呢,在這男尊女卑的古代可算奇聞了。範安頓時打起精神,心道,自己可得盯緊點,不要出了錯漏。
待到場麵議論聲停下來,範老太太微笑著開始了她的範式禮儀宣講。
首先要說的是入席的排位規則。
主位肯定是長者的,如果是官宦人家,主位是品階最高的。別訝異,北宋的婦女同胞跟大唐朝類似,也是有品階的,從孺人到夫人。像範老太太在外麵被稱作張安人,也是她的品階是“安人”。
接下去的餐桌排位,也是按照這個規則,年齡、輩分,還有品階。大家族的宴會還會考慮到各家友愛關係給你們排座位。入席之前,一般會有專門的女使去領位。
找好了位置,準備坐下來。範老太太比劃著手指,分析著,一般來說呢,是兩個。一個是跪坐,那顧名思義就是雙膝跪著,然後你把屁股坐在你的腳後跟,還有一個是用胡凳的。
無論哪一種,你們都要小心。安排跪坐的人家,意味著這家主母比較崇尚古禮。而用胡凳的,說明這家人比較偏向新奇的事物。
說道這裏,範老太太就站了起來。說道,“你們在入席之後,是不好再去挪動胡凳和跪坐的姿勢的。所以在入座的時候,就考慮到你和案幾之間的距離,事先調整好。”
隨後,範老太太先是示範了一個離得遠的座位,又伸手拿起桌麵上做教學擺設的幹淨碗碟。下麵的人這下都看明白了,離得遠,吃飯得往前傾斜著身體,一餐飯下來,估計腰背可以斷了。
見大家明白之後,範老太太又挪動胡凳,貼著案幾坐著。分析給他們看,雖然貼近了吃飯是方便了,可餐桌上有些湯水之類的比較容易沾到衣服上。畢竟,大戶人家的外出禮服都是寬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