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並沒有附和大家的嘲笑,他屏氣凝神看了一會兒悠悠出口問道,“此言怎講?”
“打,關鍵是看派誰去打!如果派了一個碌碌無為不懂兵法不知排兵布陣的人領兵,那到頭來損兵折將失我國威,揚敵國誌氣,這樣的仗還不如不打!不打,關鍵是要看派誰去談,如果派去之人毫無章法缺少經驗,盡損國利助帝國之紂虐,這樣的談判還不如不談。所以,臣以為,不管是打還是不打,人才是最重要的!”國丈一席話頓時警醒了皇上,這半天淨在打和不打上辯論了,殊不知忘了最關鍵的人!
不愧是當初助皇上一臂之力登上九五至尊的逍遙王,這麼多年未曾參與國事,此時看來仍是寶刀未老!皇上滿意地點了點頭,眾人也都陷入了尷尬的沉思。
拋開是不是能武善言的巧匠不說,就單憑現在的這個時候,溫柔鄉中久待,功名簿上久臥,恐怕眾位大臣早已經喪失了應有的鬥誌。那北魏陳兵之地可是塞北苦寒,北魏大多也是未開化之蠻人,和他們去比試高低爭論大小,成了雖說可以加官進爵,可要是輸了那可就是人頭搬家搞不好還要連累家族,一世的榮辱富足就毀於一旦。
兩相權衡,誰願意冒這樣大的風險誰就是傻瓜!
朝廷安靜了,眾人也安靜了,大家似乎都在等著那個人的出現,也唯恐被皇上點了名去做那等苦差事。
“兒臣願領兵前往!”寂靜之時,代王劉元弘跨步出列,雙手行禮討命。
劉鈞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國丈尹達的臉上也閃現出了詭異的謀光,隻有皇上在深思片刻之後輕輕地點了點頭算是應允。
“臣覺得代王也是不二人選!”尹思明的腿腳仍有些不甚利索,可這個時候他不可能缺席這樣的朝會,因為這不僅是發表不發表意見的問題,關鍵的時候,他還有著一票的表決權。
“朕也正有此意,代王久居北境,對北境甚是了解,朕現認命代王劉元弘為征討大將軍,調集全國上下十五萬兵馬,即日啟程消滅叛亂!”皇上在深思熟慮後金口玉言。
“兒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代王跪下祈求。
“講!”皇上聲音洪亮回蕩整個朝堂。
“兒臣請求皇上釋放曹仁廣並認命其為兒臣的前鋒,隨兒臣一同前往!”
曹仁廣!這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獄中囚犯,此刻,代王把他提出來,皇上有些吃驚,可轉瞬即逝,無論曹仁廣是否被冤枉都不能否認他作為先鋒的優勢條件,此刻國難當前,一切都應以大局為重,皇上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皇帝一口就答應了代王的請求。
“準!”這是代王聽到的最為喜悅的回答。
“臣願做代王的糧草官,輔佐代王征討叛軍!”說這話的竟然是尹思明!代王眼角明顯地一動,劉鈞鼻孔也發出了冷笑的嘲諷,整個朝堂再次陷入了無聲的寂靜。
“臣雖然不能征戰沙場,可臣知道這糧草輜重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所以,臣一定竭盡全力做好代王爺的押運官!”尹思明的積極性還很高,見皇帝略有遲疑再三覲見。
“尹思明雖為臣子,臣知道不宜此刻出麵為其謀情,可舉賢不避親,臣相信尹思明一定能完成使命,請皇上恩準!”力保尹思明的當然是他的老爹尹達。
尹氏父子在此時這麼積極的爭奪這個押運官的角色,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好,那就這麼定了!如果因為糧草的問題影響前線的任何戰事,我拿你尹思明的人頭試問!”皇上一拍龍椅的扶手,雙眼嚴肅且淩厲地盯向尹思明,那龍目中釋放的威嚴叫他不禁打了一個哆嗦,可看看父親尹達那張不可挑釁的神色,尹思明隻好硬著頭皮應承了下來。
對於代王來講,這次出征不僅僅是為國掃平敵寇,更是助長軍威的絕好時機,此戰要是錯過了,即便擁有柱國大將軍的頭銜,將來也難恐在軍中再樹威信,所以,此戰,不論是為國還是為己都必須要贏!
代王已經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當然,叫他有足夠信心的不僅是牢獄中釋放出來的曹仁廣,更有那從天而降的兩萬兩黃金。所以,他能在麵對尹達父子爭當糧草官的時候保持平靜和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