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蓋士對(2 / 3)

村裏的老人經常給蓋大龍講一個道理“一世的親戚,萬代的家門”,姓蓋的子子孫孫都姓蓋,這就叫萬代的家門。但在蓋大龍看來,這種家門關係隻是同姓而已,在村子裏姓蓋的同輩裏,還沒有一個和他有過命的交情,那些發小,玩得好的同齡人都是外姓。

那些外姓人家搬進蓋士村的不過百餘年,比如村子裏的趙家、董家、李家、楊家,人家人數少反而團結,反倒是人數占多數的蓋家一盤散沙,從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前的大隊幹部是姓蓋的擔任,改革開放後大隊幹部都是外姓擔任,每一次村裏選舉,姓蓋的鬥的死去活來,讓人看笑話。堂堂諾大個家族淪落到如今四分五裂,作為族門的蓋大龍心裏也不好過。

別的家門不說,就拿五門來說,本來就是門人最少的一門,連老帶少不過50人,一共才5戶。像蓋大龍這個年紀的年輕人有幾個,每次過年回家都隻是當麵打聲招呼,你不來我家,我也不去你家,互不來往。

郭少維提起蓋大龍的祖上曾當過蓋家族長的往事,他提出一種攝像讓蓋大龍恢複祖上的榮光,參選蓋士村主任,帶領族人帶領村民走出目前的困境,帶領大家建設新的蓋士村。

蓋大龍聽了郭少維的建議,大吃一驚,趕緊關上門窗,並下意識的往周邊看看有沒有人,在確認沒有外人後,他給郭少維分析了一番蓋士村的形式。

自鄭則平下課之後,多方勢力都盯著村兩委這兩個位置。表麵上看是為了兩委換屆,實則是各方勢力的角逐和各方勢力平衡。這個村子裏目前勢力最大一方就是蓋家三金,他們代表的是從蓋士村走出去做生意的60後一批人,這批人大多在縣城周邊從事與建築相關的行業。

與建築行業相關的產業有水泥預製廠、建築隊、沙場、鋼材商、建材商,他們這個行業是做建築生意的。傳聞蓋士村馬上要舊村改造和拆遷,這可是牽動各方利益的事情。現在的蓋士村在各方勢力眼裏就是塊肥肉,誰都想咬一口。他們做建築行業的這幫人,有錢有勢,在縣、鎮兩級都有熟人,更有些人黑白兩道通吃,做拆遷的那個背後沒有勢力?

而蓋家三金就是這些勢力的代表,他們明麵上是做建築生意,可背後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那都是一大幫人。他們看上蓋士這塊肥肉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除開第一股建築派勢力外,蓋士村還有幾個人數稍大的家族,以趙董李楊四家為代表,這四家裏有幾個70後是刑滿釋放人員,平日裏在村子裏就是橫行霸道。之前天壩的工業區開發和後壩的新建築工程都是這四家的人在承擔拉土的工程。有一次施工方不讓他們拉土,他們就發動幾個組的村民把工地堵了,不讓他們拉土就不準工地內的人開工。這股勢力是僅次於建築派勢力的第二股大勢力。

除了上麵的兩股勢力外,在蓋士村還存在一股比較隱蔽的勢力,他們就是一直在村裏發展的蓋士70後,這些人都是在蓋士做點小生意,繼承上班的生產模式。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村民代表,這夥人雖然沒有錢,但是有話語權,在兩委說的上話,關鍵時刻會起到關鍵作用。這些人平時都是老實本分的人,但是在個人利益方麵,卻是寸步不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