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執事名單(1 / 2)

看著被圍牆隔斷的油菜花,蓋大龍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他家的兩畝責任田也在圍牆裏,年初母親打電話給他說過土地的事情,作為農家子弟的大龍從小就隨著父母在這片土地上耕種勞作,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得知消息後,大龍也曾做過心裏準備,有一天麵對這裏修成廠房,也曾想過家裏的工廠開起來,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就在家門口的工廠裏上班,離家近一些,有份工作賺錢養家,也能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

盡管事先做了各種心理準備,可是麵對眼前的景象,蓋大龍心裏仍然邁不過這到坎,多好的地呀,這要繼續種糧食,種蔬菜可有多好啊。可是自己無法改變眼前的事實,看著農田變建築,看著這半壁黃花,被糟蹋的油菜花,大龍心頭不禁悵然,悲從中來,風吹眼紅,落下淚來。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時。土地是農民的根,農村子弟無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兒時耕種的那片土地,那是他們的青春。

時代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這種淺顯的道理他都懂,可是看看這眼前的景象,這一片土地曾是縣裏最好的水澆田,出產全縣最好的糧油,一年兩熟,一季油菜,一季水稻,再套種一茬玉米,一家的糧油飼料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蓋大龍整理下心情,希望這片建築能擔負起她的使命,不負蓋士村人出地支持地方建設的熱情,也希望這片建築能帶給蓋士村人收入,補償他們失地後的損失。這是一種發展的必然,城鎮化是趨勢,蓋士村靠近縣城,最終也會並入縣城發展規劃,由傳統的農業自然村轉變成街道社區,由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

回到家吃了早飯,大龍在家逗了一會女兒,一年才見一次麵,三歲的女兒很是黏爸爸,無論大龍做什麼,都要跟著一起。

大龍媽收拾利落後勸大龍和媳婦早一點去姑姑姑父家裏幫忙,要結婚的就是大龍姑姑姑父唯一的兒子,也就是大龍的姑表親表弟。

看著父母要走,女兒哭著要攆路跟爸爸媽媽一起走,大龍媽勸到說“今天是去安排執事,人多事多,你們倆帶著孩子去不方便,你們先去報個到,給你姑姑、姑父問個好,道個喜,看有啥做的主動幫忙做點事情,不能失了禮數。明天婚禮正式開始再帶孩子去看熱鬧。”

一家人齊齊的哄著孩子,女兒倒也懂事,給爸爸媽媽招手拜拜。

大龍兩口子騎著結婚時的陪嫁踏板摩托到了目的地。大龍姑姑家住在城北街道荷花街社區,以前是叫荷花村,出產蓮藕。後來縣城擴建,舊村改造成了小區,荷花村改成了荷花街小區。

大龍姑姑家就在縣政府家屬小區隔壁,房子是在舊村改造之前自己修的六間六層套間樓房,後麵附帶2000平米的院子,這點地皮和房產在荷花街是算是數一數二的了。

還沒到門口,離著大門兩百來米馬路兩邊都停滿了小車,其中不乏有豪華車,車子一輛接著一輛的停,到了大門口路都被堵死了。蓋大龍找不到停摩托車的地方,隻得返回往後走了幾百米找了條空點的巷子把車停靠在人家屋簷下,自己和媳婦走路到姑姑家裏。

一進院子就看裏麵站滿了人,娘家、婆家的親戚都在,還有街道上、社區裏的人。自從姑父兩年前當了蓮花街社區的主任,門上經常車水馬龍,門庭若市。

閑話少敘,大龍帶著媳婦前去給姑姑、姑父道喜,因為道賀的人太多了,姑侄之間寒暄幾句就去招呼客人。

大龍媳婦去給客人倒水沏茶,大龍就去執事那裏等候安排事情。

“明天接親的還差兩個,男的小夥子都過來”人群中的執事喊了一聲。

人群都向聲音發出的地方湧動,大龍也擠進去報名。

“結了婚的就不要去了啊,接親要小夥子。”人群裏有人喊了一聲。

“明天誰挑擔子……”

“明天誰搬陪嫁物品………”

“迎親的、抬轎的明天8點到這集合…………”

“接親車隊明天6點集合,今晚都不能喝酒…………”

“剩餘的沒安排到位的,自己看有啥做啥,…………”

等總管安排完畢後,牆上用大紅囍紙貼出明天的執事名單,眾人像看榜一樣去看執事名單上有沒有自己名字。

“這執事名單上除了親戚,能上榜的,那都和易主任關係不一般,尤其那些開婚車的,基本都是工程上的老板……”人群邊上的幾個本地居民在邊上互相吹牛。

“你們看那個婚車頭車是奔馳S600,那可是咱們縣地產大老板苟得利的座駕,聽說兩三百萬呢,全縣就那一輛。”

“對對,聽說這次接親車隊二十幾輛車全部是黑色奔馳轎車,最低都是s350級別的,這些車都是咱們周邊縣市有實力老板的私家車,聽說大部分都是搞工程的。”

蓋大龍一邊聽著路邊那幾人的閑聊一邊在執事名單上找自己的名字,結果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

轉眼到了晚飯時間,主家在酒店擺了幾桌酒席請人吃飯,邊吃邊商議明天的事情。因為平時很少和姑姑、姑姑父見麵的緣故,在安排座位時,叫蓋大龍和他姑姑父坐一桌,四人人麵對麵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