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種子(1 / 2)

晉軍在莘縣楊劉渡口取勝的消息傳回晉陽,已經是到了祐十五年(918年)二月。

李繼岌在看過了軍報後,隻是歎惜了一聲,並沒有什麼。

郭崇韜很奇怪地問道:“世子沒什麼要的?”

孟知祥被升為中門使,在他的推薦下,郭崇韜成了中門副使,也算是正式邁入晉軍中的最高領導層了。

“軍*國大事,有時候就是個運氣,實際上並不用急於渡河!”李繼岌淡淡地道。自己這個晉陽留守本就是個擺設,權力主要在中門令孟知祥和郭崇韜兩人的手裏。這也不一定,留守晉陽城的兵馬其實歸張承業指揮。

郭崇韜給唐明莊園送來了三十六個鐵匠、三十六個木匠和十八個燒窯的工匠,並不是白送給李繼岌的,而是過來學習工藝和技術。

這些人隸屬於軍器監和三大鐵監,屬於官家的匠戶。

“某很奇怪,派人到這裏來學習,怎麼也沒見到有大的改進?!”郭崇韜感慨了一句。

“這些工坊都需要花大價錢才能修建起來,你們舍不得投錢,又對產品催要得緊,誰還敢亂改工藝?”李繼岌滿臉譏誚地看著郭崇韜。

郭崇韜很認真地看向李繼岌,然後道:“前線戰事緊迫,物資供應自然有些應接不暇。這打下來的下是你家的,你現在家業日漸增長,卻主要與北地交易,國家的課稅也加不到你頭上,世子難道不該多為國家出些力氣麼?”

李繼岌聞言笑道:“子賺來的錢都又用於安定地方了,雲州、山北之地原來被你們搞成那個鳥樣,某雖不才,隻兩年時間就能讓民眾安居樂業,這不算為國家出力麼?”

郭崇韜笑道:“能者多勞,世子莫要嫌棄事多,中門使和某已經向晉王保薦世子兼領軍器監和工部。”

“哪來的工部?”

“晉王府所轄倉曹率府很快就是,這個世子不用操心!”郭崇韜大笑道。

晉軍的地盤上目前有三處鐵監:交城監、潞州監和澤州監,軍器監在晉陽城內西城,離晉陽宮不遠。整個軍器監有三千多匠戶,隻前唐時期河東節度使所建,規模也是逐年擴大。潞州監和澤州監兩處冶鐵工坊由於連年戰爭,破壞很大,產量遠不及交城鐵監。

交城鐵監每年大約能產鐵500多噸,原來晉軍中主要的鐵器都來自此處。

這三處鐵監都是官營,歸晉軍所有,潞州監和澤州監更是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的主要財源之一。孟知祥和郭崇韜兩人把李繼岌抬出來,不光是為了改進這三地的生產,也有限製李嗣昭手中權力的意思。

“有些事我會出麵和二伯商量,不過……你們在底下這麼搞很沒意思!”李繼岌眯著眼看著郭崇韜:“有些東西,得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才能施展,否則驅虎傷人,最終有可能被虎所噬。晉軍中這些節度大將,不是你們在底下所能夠隨便觸動的!”

郭崇韜第一次看到李繼岌眼裏閃動著懾人的精光,不由得感到有些恍然,竟然張口結舌,一時不出話來……

李繼岌才沒時間管什麼狗P屁軍器監的事,這玩意顯然是孟知祥、郭崇韜、孔謙等人整出來的削弱各地節度使權力的法子,把他抬出去做擋箭牌。可惜的是李繼岌不等晉王的任命下來,為等殘雪化完就躲去了北地。

陽曲、忻代、山北五州一帶的農地都普遍種上了冬麥,開春後反倒不是特別的忙碌。朔州和雲州的農田卻需要在春耕種。好在這一帶大多種植的是牧草,苜蓿地每隔七、八年才會減產,需要重新進行播種。

集寧城、白水城和豐鎮三座新建的堡城外麵逐漸形成了集市,奇怪的是,遠道而來的西域胡商卻喜歡到離漢地最近的豐鎮城來做交易。距豐鎮城隻有十幾裏外的得勝堡城卻不好輕易過,因為晉軍在得勝堡關城設有稅吏,往來的貨物都要征收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