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舍生取義的信念.(1 / 2)

張伯緩緩地“世子妃的,我的想法是,保住唐哲,兼顧完顏滾,給人製造機會把秦太師滅了。”

趙瑗不太相信地問“你聽了她的”

相處了十年,趙瑗太了解張伯了,他是個十分不好服的人,很多時候,自己都糊弄不住他。。

“世子妃的話,我想了一下,還算有道理。”張伯頓了一下,接著又“這事是她去做,隻能依了她。”

張伯的話有些矛盾。

起初他想的是,世子不在家,跟世子妃商議的事,雖然最終拍板的世子妃的主意,但他覺得既是同他商議了,他就該擔起一部分責任,所以的是我們的計劃。

接下來世子又詳細問,看著趙瑗越來越難看的臉色,他有點怯了。

他覺得這個主意,趙瑗一定是不讚同的,所以就有些退卻了,最後索性把責任全部推給了郭思謹。

“先給我解藥,再告訴我,她是怎麼跟你的。”

張伯去外間端了杯水,扶趙瑗坐起身,又把杯子放在了他嘴邊。

“你你的。”

“世子妃完顏滾若是死在我們這裏,會激怒金國人,即使金皇帝暫時沒有打算南下,也會迫於武將們的壓力,而考慮出兵。現在發動戰爭,對我們不利,我們現在隻有半壁江山,退無可退,不是穩贏不能出戰。”

趙瑗一口氣把杯子裏的水喝完了,然後問道“秦奸相呢”

“世子妃現在是議和階段,朝廷需要秦太師去和金人周旋。”

趙瑗哼了一聲“唐哲死在這裏了,就不怕金皇帝發怒嗎”

“我也這麼問了。世子妃,唐哲是文人,在金國又是外人,他死了隻會惹怒一個皇帝。秦太師的命與金皇帝的怒相比,秦太師的命更重。”

趙瑗又哼了一聲。

張伯接著“世子妃,秦太師的行事是有些過份,但他的議和策略是對國家,對百姓最有利的。什麼事都相輔相成的,若不是秦太師當時強硬的手腕,議和之事便難成。

即使成,也要再拖些時日。拖一日,國家便多一分損傷。而且最終的決定者是皇帝,若是怪罪,最應該怪罪的是皇帝”

趙瑗打斷了話“這是你們能議的事嘛,以後不許類似的話。”接著又問“荊無名提出這事時,不是去救那些所謂的義士嗎”

“世子妃順手能救更好,但主要目的不是他們。這三個人若是沒事,逃脫掉的人便不會有事;這三人若是其中一人有事,會連累到更多的人,到時候來個大搜捕,不僅僅是十個二十個人的事了。”

“你們沒想過,要把此事稟告杭州府或者是宮裏嗎”

“世子妃,官府的人若是派的人多,那些義士可能一個也跑不掉。她,最好的結果是,少傷人少死人,這三個人又沒事。”

趙瑗冷哼了一聲“一個婦道人家,懂個屁。以後此類的事,不許告訴她。”喘了口氣,又“這事怎麼不讓段子青領頭去我看他挺機靈。”

“我也是此意。世子妃,她去的話,一是不容易被別人猜測普安王府提前得知此事;二是,她坐馬車去,萬一有跑不掉的人,也能藏幾個。”

趙瑗又怒了“還想著藏人,膽子還能更大嗎”

“世子妃,別人不敢搜她的車,真是被官府的人看到,他們也會當作沒看見。我們這裏的人,哪個不是恨著金人,盼著他們死。更何況那些普通的兵勇誰敢得罪普安王府。”

趙瑗抬起手揉了一下眼睛問“我這什麼時候能恢複我想去洗個澡,渾身汗臭,難受死了。”

“一刻鍾後,世子除了無力走動,坐著看書,跟人聊都沒有影響。世子您覺得哪個地方需要糾正的”

“考慮的挺周到,那我就沒什麼可擔心了。刺客和官府的人,都不會把她怎麼樣。”然後平靜地望著張伯“快把我完全解了,我要去洗澡。”

真是如他想的那樣得寸進尺啊,張伯“這裏就那麼大的劑量,我去找徐先生再要。”

強壓的怒火,又壓不住了,趙瑗煩燥地“瞧這不死不活的算什麼樣子,你做事不想後果嗎下藥前不知道先把解藥備足嗎”

張伯低聲“是我大意了。”

趙瑗吃力地抬起胳膊,揮了一下“別了,趕快去,快去快回。再多一刻忍受這窩囊的樣子,我就得少活十年。”

張伯出書房後,又輕輕在外鎖了,然後去了春園。算命先生正在指揮著兩個下人熬藥,看到張伯負手悠閑的樣子,隨問道“管家無事了無事幫我看著火,就現在這個樣子,不能大了,也不能。我去憩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