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葬的由來(1 / 2)

葬這個詞在字典中有很多種意思,最常見的有關於埋葬死人,在古代中,乃至上下五千年,最傳統的封建社會王朝,對於葬這個詞都是忌諱漠深的。原因就在於葬乃是埋葬死人的意思,從古至今,最開始葬人的習俗,得追逐到五千年前的夏朝第一個開國皇帝禹。當時夏朝正處於封建社會王朝,算是很古老的一個封建王朝,實行的都是上階級統治者和下階級奴隸製度。

在夏朝中,最高統治者就是王,其次便是王以下的官員,而生活在夏朝統治的土地上的百姓,全都是夏朝的奴隸。每當夏朝上階級官員,或者更高級統治者死去,這些百姓便要成為這些統治者的陪葬品,埋進墳墓裏頭,成為墓主人的陪葬品。

在古人看來,奴隸從來都是下賤品,有些奴隸甚至連主人圈養的狗都不如,能成為他們死後的陪葬品,跟主人一起埋進墳墓,乃是他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禹能成為夏朝第一任君主,並不是偶然,而是百姓擁戴他的才能,他才能從一個貧民百姓走上至高無上權利的君主。傳,在五千年前,禹憑借自己的才能【這裏指的是神話故事】,憑借自己一己之力,能夠一劍劈鑿大山,開鑿運河。

此等壯舉,更是顛覆了百姓對他的才能感到震驚,成為了百姓心中的神。不僅如此,禹不僅才能兼備,對待百姓也是十分的尊重,老人更是親切無比,就算當時夏朝是一個封建社會奴隸製王朝,一旦有高官死去,百姓就成了這些高官的隨葬品埋進墳墓,出至於對這些高官的尊敬,就算很多人老百姓不願意被活埋,但心中有信仰的人,還是有大部分百姓願意作為高官的隨葬品自己親自進了墳墓。

這是一種信仰,跟宗教是無關的。

道這裏,其實很多人就會有一個疑問,難不成當時的夏朝百姓,個個都是傻子,自己好端端的一個活人,竟然會傻不拉嘰的陪同一個死人埋進墳墓,而且自己還當成隨葬品被活埋,這不是開玩笑嘛!就連傻子都知道,一旦成為隨葬品,那就是將一個活生生的人埋進土裏,死前絕對非常痛苦,大多數幾分鍾就窒息死亡,個別的熬過十分鍾就一命嗚呼,埋進土裏,許多年以後,屍體肯定麵目全非,死的連渣都不會剩下。

如此恐怖的事情,絕對會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嚇的口吐白沫,當場非得暈過去。一旦百姓成為墓主人的隨葬品,生前要麼被士卒殺死,或逼迫服毒,活埋也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這個時候,有些百姓肯定是認命,認為自己根本無力反抗,人生或許在此刻終結。可是有些百姓為了活命,肯定會反抗,但是,這些反抗的百姓根本就是螳臂當車,猶如土雞瓦狗,在士卒的眼裏,早就成了將死之人,殘忍的劊子手變回將這些反抗的百姓,一個個的殺掉,然後直接將他們的屍體丟進墓主人的墓地裏。

他們反抗的下場,同樣難逃一死。

活人埋葬的傳統一直從夏朝到秦漢時期,這期間共有兩千多年,在這兩千多年裏,奴隸製封建社會王朝一直都在變遷,埋葬的風格都是不一樣,從而講究的傳統更是別具一格。夏朝和商朝的古墓采用的是貧民百姓當做墓主人的隨葬品,然而到了西周,東周,乃至戰國時期,凡是大權貴族,諸侯王一類的人死去,在他們的墓地中就會有士卒,一些生前用的物品當做隨葬品進入古墓。

夏商跟西周,東周,戰國時期的古墓,隨葬品活埋奴隸最多的一個封建社會王朝,尤其是戰國時期的諸侯王紛爭年代,死去的王公貴族墓地,那些隨葬品的奴隸,單單一個古墓裏麵,就能出現幾十,乃至成千上百之多,恐怖程度,不言而喻,讓人聞言十分咂舌,其殘忍程度,令人聞風喪膽!

當時正處於封建社會王朝開啟的巔峰頂端,奴隸經常被人當做畜生一樣販賣,有的貴族甚至把奴隸活生生的關在籠子裏,覺得無趣的時候,又將奴隸當成牛羊一樣隨意宰殺,有的甚至圖個開心,將奴隸點燈,有的將奴隸捆綁在木樁上,當成靶子騎射~~~

夏商,西東周和戰國時期的古墓,都是采用封土堆形式進行埋葬,就連君主也是如此。當時的古人沒有後代王朝那樣有著先進的工具,隻能采用人工挖土模式,一直連深到地下十幾米處,最深可達三十餘米,沒有墓磚,更沒有什麼墓道和墓地,整個古墓就是一個大坑,死人一丟進去,直接封土。

封土堆是一個土雞蛋形狀,高幾米,長寬各幾十米,就好像一座座丘陵屹立在表麵上。

更讓人無法置信的是,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秦昭襄王手下就有一位殺神白起大將,戰勝趙國,坑挖了四十五萬趙國士兵。而且這些士兵生前都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趙國士兵被白起大將率領的軍隊打敗以後,趙國士兵投降,卻被白起直接坑挖活埋。雖然坑挖四十五萬士兵有些誇張,讓人聽著就有些無稽之談,但是這個曆史的事件,確確實實的被司馬遷記在了史記中,不過有沒有這麼多龐大的數量,至少幾萬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