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耀山!
位於黃蛟江中下遊的東廊省,曆史悠久,古稱雙絕山,近代更名為九耀,山中奇峰怪巒,古木參,綠海波濤,鍾靈毓秀。
外是鬆木田,深有毛竹林,有江南山川典型的秀美,偏生還帶著幾分塞北嶺嶽之雄、險、奇,氣勢恢宏。
山中有座道觀——也許曾經是一座道觀,但在曆經百年滄海桑田後,早已淪為一角躲藏在爬山虎底下的斷壁殘垣,隻能勉強還看得出個輪廓,就連觀名都早已不為人知。
若不是偶爾還升起一些香火氣和炊煙,完全看不出來這裏還住著活口。
好在。
麻雀雖五髒俱全,青磚灰瓦,主殿側堂分明,道台香案還有生活家具一應俱全,雖然殘舊,但總算是還能湊合著用。
“唉……這苦日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啊。”
一大早,葉無心心翼翼地用雞毛撣子把元始尊像腋下的蜘蛛網清掃幹淨,而後上了一炷香,便盤膝坐在蒲團上,閉目打坐。
香還沒燒一半。
就響起一陣均勻的打鼾聲……
睡到自然醒,不是,是完成了半的打坐功課後,葉無心長身而起,迎著夕陽的餘暉伸了個懶腰,然後來到後殿靈堂。
靈位上擺放著數不清的牌位,最底下那一塊上麵歪歪扭扭地刻著李道玄三個字。
這塊蹩腳的牌位一看就不是行家的手筆,畢竟雕刻這塊牌位的葉無心活了一十八歲,還真沒學過這門手藝。
傳承了不知幾百年,淪落到今連個專業刻牌的人都沒有,不得不也是這座不知名道觀的悲哀了。
李道玄就是葉無心的便宜師父,這座道觀上一任觀主,這一任是葉無心。
想當年,老頭子三五句話就把年僅八歲的葉無心忽悠上了山,準確地是忽悠他爸,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還上學的葉無心莫名其妙一連幾高燒不退,走遍了周圍所有醫院都束手無策,眼看著就要不行了,恰逢此時來了個仙(衣)風(衫)道(襤)骨(褸)的老道長。這老道長就是李道玄,掐指一算是葉無心命裏第一劫到了,然後給他灌了碗符水還是啥玩意兒的,總之就是難吃到他至今回味起來都麵色發紫,然而良藥苦口,效果立竿見影,葉子當時就病愈了,活蹦亂跳。
李道玄葉無心命中還有三劫,如果未能化解,十八歲上第二劫至,就是他的死期。
見識了李道玄的通手段後,葉家上下自然是無堅信不疑,苦求李道玄賜下化解之法,李道玄隻了一句:“這孩子與我有緣,首先,他需要改個名字,叫無心,後需隨我上山修道,便可化災度厄,甚至證道長生。”
葉無心的父母是改革開放初期就下海經商的生意人,產業發展得有鼻子有眼的,頭腦精明的很,居然連這等葉無心這個孩子都要發笑的話都信,起碼葉無心就覺得改名就能轉運這話有點扯,當然後來他還是覺得人的命運和名字確實有點關係,因為這些年來……他真的活得越來越沒心沒肺。
葉無心自然相當排斥和抗拒上山,甚至還激烈地為唯物主義辯護,不斷從側麵提醒父母這老道士是個騙子,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乖乖聽話——他爸揍了他一頓。
上了山。
葉無心就負責給老頭子打水燒飯洗衣服。
李道玄對他,這就是修行。
葉無心心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奈何不認識下山的路,隻好選擇屈從。
十三歲那年,葉無心漸入叛逆期,山裏的路也摸熟了,於是忍不住以離家出走提出質疑。
這回輪到李道玄無可奈何了,幾次把人逮回來之後許下承諾,等你十六歲我就正式教你長生之術。
好歹把葉無心按了下來,時光荏苒,終於,到了葉無心十六歲那年!
老頭子兩腳一蹬,死了……
死了……
了……
葉無心:“???”
“師父,好的長生之術呢?”
點燃了靈堂裏的長明燈,葉無心對著牌位上歪歪斜斜的李道玄三個字幽幽地歎了口氣。
“就知道你這老頭子就是個招搖撞騙的老神棍。”
話雖如此,好歹撫養了他那麼多年,葉無心是個有恩必報的人,所以李道玄死後他依然守著這座破道觀,不曾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