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吳縣見聞上(1 / 2)

吳縣吳縣地區,商末屬“勾吳’國。周時,境內先後成為吳、越、楚三諸侯國轄地。

後世1995年之前一直作為為行政區劃名,撤消縣時的轄境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而其行政區域相當於現在的蘇州市吳中區和相城區。

千百年來,這塊有著深厚曆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兵聖孫武、草聖張旭、塑聖楊惠之、繡聖沈壽,主持營造北京故宮的建築大師蒯祥以及有“先下之憂而憂,後下之樂而樂”風範的範仲淹等一批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就生活在吳縣大地,譜寫了吳縣曆史千古流芳的華美篇章。

項梁道:“如今我們剛到吳縣,正要去置辦一些生活用品,不曾想一大早起來就發現我項家喜獲麟兒,這是喜事,所以今我們就去縣上買點好酒好肉回來,然後我們叔侄幾人好好慶祝一番。”

罷,一手拉著項羽,一手拉著鄭毅,項莊跟在身後,一行人向縣裏走去。

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人,鄭毅對兩千多年前的秦朝的風土人情充滿了好奇。盡管鄭毅有著0多歲的心理年齡,雖然被當成孩子一樣被項梁拉著走,心裏總感覺有些不適應,但是鄭毅也沒特意去掙紮甩出手。

第一是不想暴露與自己現在不想匹配的心理行為活動。畢竟現在在外人看來,鄭毅僅僅是一個六七歲大的孩子。

第二,盡管剛和項羽結為兄弟,但項梁沒有像是把自己當做外人。從項梁的表現與表情等細微活動來看,項梁是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項家之人,不經意間流出的舔犢之情也讓鄭毅深感溫暖,竟有些不舍之情。

一路上,鄭毅無言,項莊嘰嘰喳喳的了一路,充當了活寶的角色。每當項莊和項羽或是項梁到高興之處時,鄭毅也隻是陪同笑一笑,沒有多什麼!

看出鄭毅是那種不善和不喜言語之人,項梁及項羽也都沒去勉強鄭毅什麼,畢竟聰明人,從來就是一個表情,或者一個眼神就能表達出一切。

到了吳縣城門下,鄭毅停下了腳步,靜靜的看著吳縣的城牆。

盡管吳縣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城牆卻也不低。擋不住上萬大軍的攻伐,卻也能支持一個低烈度的型戰爭。

作為後世從國防大學畢業出來的優秀軍人,鄭毅看到吳縣城的第一眼,就習慣性的分析吳縣的攻守方法,與軍隊最佳布防!

沒多久,鄭毅搖了搖頭,自嘲的笑了笑……

“畢竟現在自己僅僅隻是個七歲大的孩子,想那麼多幹嘛。”

停下思考,鄭毅轉頭向項梁歉意道:“抱歉叔父,剛剛毅兒想到了一些事,所以耽擱了一會,請叔父見諒!”

項梁神情疑惑的看著鄭毅,笑了笑……

“哦!不知毅兒想到了什麼呢?能否給叔父聽聽!”

在項梁看來,一個七歲大的孩子看到城牆能想什麼,無非就是有什麼好玩的罷了。隻當是鄭毅像其他孩子一樣,心血來潮!

看著項梁的表情,鄭毅猜到了項梁想的什麼!不過鄭毅也沒去爭辯,同樣笑著對項梁道:

“我想著城牆上會有什麼好玩的,毅兒記不清以前發生的事,所以看著城牆感覺很陌生,也很好奇。”

項梁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樣子,摸了摸自己的胡須。心滿意足的對著鄭毅解釋道:“城牆上能有什麼好玩的,無非就是一些石墩箭樓罷了。光禿禿的,爾等孺子看了就會失去興趣。”

“還有毅兒,既然你和羽兒是兄弟,那麼你也是我項家之人。作為我項家之人,不可隻記得吃喝玩樂。要時刻謹記,多讀書練武,強大自身,報效國家,以振興家族為己任知道嗎?”

鄭毅認真的聽項梁要,嚴肅的對項梁拜下道:“毅兒謹記叔父教誨,日後定當恪守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