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隆慶年間(1 / 3)

大梁隆慶年間

此時,已三月十五,時值冬末,冬季冷意漸漸褪去,雪不可見,萬物複蘇,含苞待放,生機盎然。

京都皇宮武英殿內

三位大臣正竊竊私語,忽然,聽到身後有陣陣腳步聲傳來,眾人閉口不言,肅然起敬。

一位衣著鮮麗的中年男子自殿外緩緩走了進來,同時,一雙虎目環視四周,目光從眾人身上掃過,微微一怔,而後又迅速掩蓋了下去。

眾人微微躬身,噤若寒蟬。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龍行虎步,走到了上方寶座之上,緩緩坐了下來,反問“諸位愛卿,為何不見龐柱國呀?”

這時,一個白發老人上前一步,微微拱手,他雖然白發垂肩,但精氣神很足,語氣鏗鏘有力“啟稟皇上……龐柱國托微臣代為轉告,他因要事纏身,今怕是要晚些時辰”

皇上端坐龍椅之上,目視前方,淡淡道“龐柱國年事已高,來的慢些,倒也無妨”皇上略微停頓,又道“”隻不過……也罷”

完,白發老人徐界又道“不知皇上召集我等,所為何事?”

徐界乃先帝愛臣,更是當今皇上的老師,雖年邁,但話也很有分量,縱使皇上,也畏懼三分。

他剛才見兵部侍郎,禮部侍郎皆在,便猜出了大概,隻是君威難測,不好直言。

“朕想諸位愛卿都已明了,時值今日,已距離鄉試,省試已有三年,每三年便是大試,各地學子都在翹首以盼,朕甚是欣慰,隻是這大試,各地受用人才,關乎我大梁以後的社稷安穩,為此,朕是頭疼不已啊”皇上右手揉了揉太陽穴,露出一副愁容。

這時,下方一個中年魁梧男子,似乎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拱手道“皇上,微臣以為,此事應當交於龐柱國,方可穩妥”

此人名叫周從,時任禮部侍郎。

皇上露出異色,同時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兵部侍郎方桐“方愛卿,曆來科舉,皆由禮部主持,龐柱國監試,而後殿試,朕從不過問,可這次不同,朕不但要文舉,也要武舉,卿身為兵部侍郎,可有良策?”

皇上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聞言,三位大人皆是一怔,心頭如巨石搖顫。

大梁朝自開國以來,崇文衰武,如果此次開創武舉,勢必開創曆史先河,將永遠銘記史冊。

皇上看到幾人麵無血色,擺了擺手,笑道“諸位愛卿不必如此,朕隨口一而已”

兵部侍郎方桐百思不得其解,顫聲問道“皇上,我大梁朝自先祖創立以來,一直尊文低武,很多武人也已棄武從文,如果貿然開創武舉,這固然可喜可賀,但隻怕參水的分量很大,其中不免有些魚龍混雜之輩!”

皇上點了點頭,方桐所言,也正是他心中所想,他將目光看向了其餘兩位身上“方愛卿所言,也正是朕憂心之事,你們二位大人怎麼看?”

這時禮部侍郎周從微微拱手“皇上,微臣乃一介文臣,斷然不敢妄言”

皇上又將目光看向了自己的老師“徐老,您怎麼看?”

徐界猶豫片刻,才道“啟奏皇上,臣以為開創武舉,此舉甚佳”

“哦?”皇上有些驚訝,狐疑道“莫非徐老也讚同此舉?”

徐界何許人也?他可是當今皇帝的老師,皇上自幼在學士府上課,如今少也有十幾年,隻需一個眼神他就能明白皇上在想什麼。

皇上為何苦惱,若像往年一樣,隻主持文舉,一道聖旨,讓龐柱國監試不就行了,還叫他們作甚?更何況還請來了兵部侍郎,顯然心中已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