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士出山(1 / 2)

道路盡頭一老道緩緩行來,步履不急不緩,儀容和善,須鬢皆白。道人想是走的累了,在路邊清理出一幹淨區域歇腳。道人修行先修身,故此老道盤膝坐下之後舉止從容,雖多有放鬆,卻不失度。仍是腰直背闊。道人短暫休息過後取出幹糧粟餅進食,食罷看了看日頭,決定繼續趕路。

身處亂世,道人遊方行走,救助世人的同時閱世間百態,行紅塵煉心之舉。

老道腳步不快,兩個時辰的功夫方才走出五裏路。道路盡頭出現一荒村,觀其情形,村子應當荒廢不久,老道之所以這樣判斷的原因村子房屋牆角之間的青苔長的並不高。片刻後,老道來到村中。肉眼所見,一片荒涼,隻見不遠處一衣不蔽體,瘦骨嶙峋的老叟四肢趴伏在地上,緩慢的撿食著牆角的青苔。卻終究沒能將手中的青苔送入口中便咽氣身亡了。死後任然圓睜雙眼看著手裏的青苔。老道見狀,搖了搖頭抬手揮出一道無形靈氣,將牆壁擊垮,作為其埋骨之所。

亂世之中,人性最是經不起考驗,那老叟的境遇很好的明了這一點。村莊先前當是有人居住的,隻是災荒一起,人們隻顧著逃難去了,老叟年老體弱,故此無人願意同他搭夥同行,村子人走光之後,獨留老叟在此等死。村中無糧,老叟以青苔為食,多日下來,自然體乏無力。以至於臨死前隻能趴伏在地上,絕望的撿食著牆角的青苔。

想及此處,老道又搖了搖頭,繼續趕路。他沒有過分的憐憫同情老叟,因為這樣的憐憫是無用的。他是道人,奉行道。那老叟命止於此,明他的死亡乃是意,上隻想讓自己為他提供一埋骨之所。如若不然,那老叟就該早些遇到自己。

時近傍晚,老道繼續趕路。一直不曾停歇。白夜晚皆是如此。有靈氣支撐,他並不疲累。

三後,老道自一山寨門口停了下來。他要濟世,一味趕路自然是救不了世人的。

“那道人,你來此處做甚。”看門的驢臉山匪見一背劍老道停留在山門之前,遲遲不曾離去。上前詢問,言語雖然無禮,卻並不曾轟攆,隻是詢問。因為這個行為異常的老道是帶了兵器的。

“貧道開陽子求見你家寨主,煩望通報。”開陽子行的是武人的拱手禮,不曾行道人的稽首禮。

“你認識我家寨主?”山匪疑惑問到。

“不認識。”開陽子答道。

“那你來這兒搗什麼亂?”山匪聞言頓時來了脾氣。

“你去告訴你家寨主貧道許他午時之前備齊車馬將寨中存量盡數備齊,下山賑災。否則貧道將在正午屠盡寨中山賊。”開陽子語畢,抬手出掌,將身側一顆兩人合抱粗細的槐樹振斷。以示所言不虛。實則,開陽子若是真心想等到午時,必會換一番辭,但是他此行隻為除暴安民,故此以言語起釁。那驢臉山匪見狀,驚駭的轉過頭去,扯開嗓門衝另一個看門的山匪大喊道“敵襲”

開陽子見此情景,輕笑著拔出背負在後的長劍,與此同時抬手,一掌將眼前山匪震殺,一掌過後,山匪氣絕身亡。開陽子殺機一起,隨即持劍進入山寨。一刻鍾後邁步離開山寨,還劍歸鞘。他並沒有通知山下鎮子裏的災民上山取糧。

接下來的三個月裏開陽子持劍將遼東境內大大的土匪窩殺了個遍。為災民尋糧。直至年關將近,方才止戈。至此,開陽子之名響徹江湖。世人受其恩德,卻多有其殺戮過重者,言之青峰山尚武閣多為綠林好漢,常行俠義之舉,卻被其殺了個雞犬不留,太過暴戾。沒有道人的寬仁。

開陽子聞言並不辯駁,世人愚昧,不知其心,自然不明其行。不值得他開導釋疑。尚武閣占山為王,劫掠客商,殺傷過往客商過百。卻又散金買名。沽名釣譽,不殺不足以正視聽。窮苦百姓不受其害,竟以為榜樣。實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且開陽子以開陽為道號,開陽為北鬥第六星,主武事。故此,以開陽為號,自藏機鋒,最是暴戾。開陽子此行過後世人終知,道家多隱士並非妄語。

開陽子盛名既出,自有尋師求藝者爭相尋找,然庸夫碌碌,尋常人等開陽子自是瞧之不上。卻還是被一青年人找到行蹤,日夜跟隨,求藝自強。

那青年人身體孱弱,腳底一雙布鞋已經磨透,腳底染血。卻一直緊緊跟隨。每當開陽子停下歇息,他就上前躬身懇求道:“求道長收我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