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北山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可以辟火。
第一章:神秘來電
何笑凡是一名自由寫作者,之前在期刊上連載過一些曆史,但都不是暢銷書,依靠並不豐厚的稿酬還能勉強度日,這無疑違背了父母的期望,而且與自己最初的職業理想也相差較遠,但出於對故事創作的熱愛,他並不去太多責怪自己。
得益於職業性質,這留給他很多自由發揮與利用的時間,他對古文字、曆史、考古等各方麵的知識都有涉獵與研究,可以為曆史的創作提供靈感。
何笑凡畢業於知名大學文學院的古文字學專業,他對史前曆史尤其是《山海經》格外著迷,夜深人靜的夜晚,他抱著上古曆史方麵的書籍常常可以津津有味的咀嚼到二更。他還喜歡探究一些古史領域的學術難題,比如犀牛在中原地區的時代與消亡曆史;商代甲骨文中的氣象占卜;乃至岩畫與象形文字的比較等等,這些曆史難題在專業學科領域都鮮有人能研究,朋友常常勸他不要浪費時間,並那是Prfessr應該做的事情,何必一廂情願呢,他不會去爭論,但也不會認同他們的法。
他正直壯年,額頭平展而寬闊,鼻子高挺,看似文弱的臉龐,眼睛裏卻透露著一股犀利的光芒,打理齊整的背頭,幹淨平展的條絨馬甲、西褲以及剛上過油的棕色牛皮鞋都讓他顯得格外精神。
何笑凡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沒有後災難世界的巨大危機,若從高空俯視你會發現喧囂的人海與車流,眼花繚亂的物質,令人窒息的擁擠,杯盤狼藉的聚餐,虛偽的高雅與無厭的貪婪並存,枯竭的資源與生產過剩並存人們視金錢為理想,對偉大的激情與理想嗤之以鼻。何笑凡,他這個名字似乎就是為了與這個現實對抗而起的,如同他所崇尚的理想與低俗的生活格格不入。除了忙碌的寫作可以稍微麻痹敏感的情緒外,偶爾在雨後的公園散步時他也會在腦中繼續構思上次未完的遙遠探險。
然而,在這個崇尚實用主義與物質享受的時代,在這個鋼鐵混凝土日益侵吞森林田野與溪流的星球上,忙碌枯燥的現實中某些角落、某些時刻偶爾也會發生一些似乎來自另外一個維度的事情,但以一種隱秘的方式存在著,隻是多數人局限於常識而無法了解。
在一個周末雨後的黃昏,風雨初霽,住在高層的何笑凡透過陽台的窗戶看到不遠處一道妖豔的飛虹橫跨城市公園的河之上與絢麗的火燒雲相互映襯,老者“虹”是異象發生的征兆,似乎預示著何笑凡要經曆一些不平凡的事,正當他在鵝卵石道上散步的時候,混合現實眼鏡的電子屏突然出現了一個陌生人的影像,年約六旬,一頭白發中還夾雜著些許黑發,肥大的圓鼻子上架著楓木紋框石頭鏡,眼神慈祥溫和,衣著考究,可以斷定是一個博學卓識的教授。
他快速而又鎮定地道:“何笑凡先生我知道你感到很意外,其實我關注你有些時間了,所以不要感到詭異,我是史前考古隊專家李莫愁。我曾審閱過你投給考古所的一篇關於史前生物的文章,由於一些地方論證還不充分就沒有給你通過,但是其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很新穎,一直期待著你修改後次投稿,所以對你印象頗深,”
李莫愁是何笑凡非常敬仰的曆史考古界學者,雖然未見過其人,但他的很多史前遺跡考古方麵的文章何笑凡都研讀過,李莫愁教授到審閱過自己的論文時,何笑凡既高興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