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駕到(3 / 3)

問了很多父母,大家也有同感。第一胎的孩子父母很重視很緊張,生怕出什麼狀況,但到了第二胎,父母會更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這個過程會更放鬆。

璟兒很粘牧,不是一般的粘,周末如牧在家,午覺一定要和牧睡,也隻有牧才能哄她睡著。

牧有時很搞笑,他說:“想到璟兒長大後要嫁給別的男人,和別的男人衝浪,我想想就抓狂,實在受不了,要發瘋了。”

我想起原來大S的老公汪小菲也說過類似的話:想到他女兒以後要嫁給別的男人,他就受不了。

天哪,這些女兒控的男人們腦子裏都在想什麼呀?

在牧麵前,雖然我各種傻萌嬌,充分滿足他作為男人一手擺平的自戀感。但我知道在育兒方麵,我是理智型的媽媽,養育女兒和養育兒子肯定是不一樣的。有塵牧迷問,有哪些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可以學習呢。

我會首推《養育女孩》和《養育男孩》。特別是璟兒出生後,研究男孩女孩,已經是必修課。所以,如果你想養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了解你的孩子,他們的性別就決定了,你對他們的養育方式要有區別。

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他的作品《養育男孩》非常暢銷,姊妹篇叫《養育女孩》。因為作者是澳洲人,因而討論的背景也是西方文化和教育,與中國的國情不一定符合,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醫學、心理學研究成果,討論的問題也足夠尖銳,這都是我們作為父母可以借鑒的。

在我們的觀念裏,男孩調皮一點,女孩斯文一點;男孩從小就喜歡玩車、玩槍,女孩可能會更鍾愛布娃娃或毛絨工具,但他們的差別有那麼大嗎?

讀完這兩本書,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是大不一樣的,他們的大腦發育、智力、愛好、社交、學習方式、運動取向幾乎截然不同。雖然爸爸媽媽對他們都很重要,在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給予他們的意義和關注的重點是有顯著差異的,但女孩更需要媽媽,男孩更依靠爸爸。

特別是當我意識到,女孩更需要媽媽時,我覺得我的責任重大。用作者的一句話說出了我們需要學習養育女兒的意義: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當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生活,她還把你教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後代!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好女人,興三代的道理。

男孩更需要爸爸,所以我經常讓牧帶著三個男孩找他們自己的節目,我不參與。《養育男孩》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幫助父母如何讓男孩健康的成為一個男人。父親教會他們勇敢、責任和擔當。在男孩的成長中,媽媽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爸爸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

作者將男孩成長過程分為三個顯著的階段,揭示了父親和母親在男孩成長中的作用並提供了相應的建議,你從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的做法。

與男孩的3階段不一樣,作者將女孩的成長分為5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作者給詳細的講解了女孩這個階段的特征,父母的做法。

男孩女孩差別還是非常顯著的。女孩的發育比男孩快,尤其在大腦能力方麵,早在媽媽的子宮裏,她們的身體就開始分泌雌激素,剛出生,她們的發育水平就比男孩早幾周。在說話、寫字、畫畫方麵,女孩也能領先男孩6~12個月。讀幼兒園時,女孩也比男孩的分離焦慮少。所以作者建議,男孩最好推遲一年上小學,這樣大人省心,小孩也沒有那麼吃力。這也曾讓我動過念頭,瀟汐是否要推遲一年上小學,但他們上學時已經快6歲半,現在孩子們的寫字、畫畫等方麵的能力都還不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但如果你的孩子靠近7、8月份的孩子,真的建議,遲一年上學,對孩子是有利。女孩則無所謂的,提前一點也可以。

在發育上,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進入青春期,男孩的大腦大概20歲發育好,而女孩的大腦要早上兩三年。所以我們中國所說的,男人找個老婆,女大三,抱金磚,或許對於男人是好事,女人比男人成熟懂事,但對於女人就未必是好事了。嫁老公我們還是希望嫁個成熟穩重的,而不是嫁過去給他做小媽一樣的照顧他,這種婚姻,如果男方成長得特別慢,又是媽寶男,婚後女方會特別累,又當老婆又當媽。

書中特別強調,媽媽是女兒的榜樣。對95%的女孩來說,同性的影響力是最大的,而且一般都是母親讓她們懂得了成為一個女人的意義。在女兒不同人生階段,她可能會崇拜媽媽、討厭媽媽、指責媽媽,但沒有女兒會認為媽媽她不重要。

心理學有個術語叫“鏡像神經元”—說通俗一點,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女兒就會成為怎麼樣的人?也就是你的女兒將會成為你!你是如何處理壓力的?你是如何處理情緒的?你是如何對待你的朋友家人的?你是怎麼和伴侶相處的?這些,你女兒統統會從你的身上學習到。所以,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女兒,一定要讓自己變得優雅,淡定,聰慧,把你好的價值觀傳遞給她。

育兒先育己,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到了青春期,在安全的前提下,媽媽要學會優雅的放手。你把女兒培育得越出色,她的世界會更開闊,或許離你越遠,但得到愛滋養的孩子越長大,和媽媽的內心卻越親密。

在《養育男孩》這本書中,對男女大腦結構分析得更透徹。

男孩女孩在胎兒期時,他們的大腦結構差別就很明顯:一是男孩大腦發育速度明顯慢於女孩;二是男孩的左右大腦之間聯係少於女孩,即胼胝體小於女孩。這種差別是由於男孩女孩發育差異造成的。所有嬰兒大腦的左半球皮質的生長速度比右半球都慢,但男孩更慢,女孩的雌激素促進了大腦細胞的快速發育。在大腦結構方麵,男女間的確存在差異,女性大腦間的連接發達,所以中風的女性恢複速度快,恢複程度好,而且男孩出生時大腦容易受到損害。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很多男孩的成績不如人意,容易患孤獨症。所以男孩在小學階段成績不穩定,父母應給與更多的理解。

而男孩的睾丸激素對心理狀態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他們喜歡爭吵,打架和競爭。他們的每個叛逆期,可能都比女孩來得激烈,特別是青春期。調查數據顯示,15歲及以下男孩的死亡率幾乎是女孩的3倍。他們的情緒控製能力較差卻又特別敏感,往往父母不用直接批評和指責,單憑你的語氣,孩子就已經感受到你對他的挖苦和諷刺了。

作為男孩的父母,應給與孩子更多的耐心、鼓勵和幫助。

爸爸們在孩子教育中是獨一無二的,缺乏父愛的男孩會更容易產生暴力傾向、網癮毒癮、參加團夥、打架鬥毆、陷入困境;缺乏父愛的女孩更容易自卑、更容易早戀,自暴自棄,甚至無法繼續學業。

牧看完這兩本後,也覺得播種容易,要把孩子們培養成參天大樹,真是不易呀。

但牧做得很好的是:他能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打鬧:研究發現,孩子在打鬧遊戲中學到的東西對他們意義深遠,在打鬧中知道了規則,知道了輕重,知道了輸贏的意義。知道了頭腦風暴解決問題,也知道了怎樣玩得開心卻不不會傷害對方,而這樣的親身體驗活動顯然是非常有助於培養男孩們的自控力的。

建議這兩本書,父母根據自己孩子的性別,認真的讀一讀,會讓你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也能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不管男孩女孩,我們都是要修煉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對孩子因材施教,做智慧型的父母。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